大闸蟹消费乱象:品质不达预期兑换难

秋风起,蟹脚痒,各地大闸蟹陆续上市,恰逢国庆、中秋双节,部分消费者在电商平台购买活蟹或兑换蟹卡尝鲜,但实际体验却逊于预期。

有消费者反映,到手的螃蟹存在蟹肉较空、口味发苦、蟹黄蟹膏不成形等情况,缺斤短两、死蟹现象亦有发生。部分品牌如蟹太太的大闸蟹卡在兑换时频繁提示约满,难以提货;另有消费者称蟹香门第等品牌蟹卡多年无法成功兑换,直至过期。

宣传中“黄满膏肥”的大闸蟹与实物差距明显。一些消费者收到的螃蟹掰开后空壳无肉,甚至带有苦味。专家指出,苦味可能源于螃蟹未成熟或不够新鲜,死后细菌繁殖导致组胺上升,影响口感并存食品安全风险。

此外,部分消费者发现所购螃蟹存在重量不足问题。维权过程中,客服多以季节因素推诿,要求提供大量证据才予小额赔偿。

蟹卡模式被指重销售轻履约。尽管下单便捷,但提货预约常显示已约满,发货排期延迟超一个月,客服电话难打通。商家称蟹卡可平衡供给周期,保障品质,但实际操作中提货困难频发。

蟹太太在多个电商平台月销超10万件,礼券价格从228元至988元不等。由于蟹卡兑付周期长,存在企业挪用资金或跑路风险。有消费者质疑商家借无法核销的卡券获利,若年销售额5亿元且20%未提货,则可获1亿元净利润。

退卡流程同样受阻。消费者申请退款时被要求提供原始订单和实体卡信息,被认为变相设障。第三方投诉平台数据显示,“大闸蟹”相关投诉累计达5459条,涉及多家品牌,其中蟹太太长期位列被诉名单。

去年6月,苏州市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公告暂停苏州西风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即蟹太太)会员权利,因其在2023年蟹季存在缺斤短两行为,并多次因虚假广告、标注虚假生产信息被处罚,严重损害行业声誉。

为规范市场,2021年10月,江苏省消保委联合多地监管部门及天猫、巨量引擎等平台发布《大闸蟹电商销售服务规范》。规定线上蟹卡经营者注册须满36个月,持续经营不低于12个月;全年未兑换卡券销售额不得超过当年总销售额的40%;终止经营时待履约金额超5万元不得退出,须冻结保证金直至低于该数额;经营者需缴纳不低于30万元保证金,用于纠纷先行赔付。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