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新能源汽车198天两起致命事故引安全争议

2025年10月13日上午9时11分,雷军在微博转发YU7车主摄影大赛作品,配文称‘帕米尔高原非常美。我用YU7也拍几张风景’。此时距成都天府大道凌晨3时18分发生的SU7 Ultra碰撞起火事故不足6小时。现场多人参与救援,4人合力‘拳打脚踢’SU7门窗,车门仍无法打开,车辆严重焚毁,驾驶人员未能脱逃。

从2025年3月29日安徽铜陵3人遇难的‘爆燃事故’,到10月13日成都‘焚毁悲剧’,198天内,某汽车品牌接连陷入安全、智能驾驶宣传、产品质量等争议。电池安全、辅助驾驶安全、门把手安全三大国家强标陆续出台,映照出企业在安全设计上的疏漏。

去年3月底车祸后,雷军沉默72小时方致歉。此次成都事故后,其微博仍持续发布SU7 Ultra嫩芽黄图片及YU7高原测试内容,未直接回应事故或慰问家属。品牌直播间出现‘车门打不开、垃圾车’等质疑,账号出现掉粉现象。

该品牌在198天内经历两次致命车祸,还涉及SU7 Ultra碳纤维机盖虚假宣传、自动泊车异常、产品质量缺陷等问题。2025年9月,因L2高速领航辅助功能对极端场景识别不足,该品牌召回11.7万辆SU7,系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启动缺陷调查后开展。召回通过OTA升级完成,无需更换硬件。

5月7日,品牌就前舱盖争议致歉并提出解决方案,但未获车主认可。5月15日,雷军在内部演讲中称公司遭遇‘狂风暴雨般的质疑’,承认事故打击远超预期。6月26日,YU7上市,官方称3分钟大定订单破20万辆,18小时锁单超24万辆,数据真实性引发讨论。

9月17日,工信部就《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征求意见,其中7.5.8章节‘B类道路环境施工区域探测与响应能力试验’几乎复刻‘3·29铜陵事故’场景。4月发布的《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规定触发热失控后2小时不起火不爆炸,新增底部撞击与300次快充循环安全验证。

9月24日,《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发布,明确要求每个车门配置机械释放功能外把手,事故发生后非碰撞侧车门应能通过外把手开启,全隐藏式设计被禁止。三道强标与该品牌暴露问题高度对应。

雷军多次表示造车难度高,9月25日年度演讲中回顾造车历程,提及理想与特斯拉,强调性能与智能驾驶,但未提汽车安全。截至10月15日傍晚,该品牌仍未就成都事故发布官方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