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推介59个城中村改造项目 前期投资达2100亿

在全国城市发展从大规模增量扩张迈向存量提质增效的转型期,城市更新被赋予重要使命。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在10月11日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城市更新是未来城市建设的重点方向之一。

据其介绍,全国已实施城中村改造项目2387个,建设筹集安置住房230多万套;启动城市危旧房改造17.5万套(间);累计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4万多个,惠及4000多万户、1.1亿居民。

上海自2014年启动城中村改造以来,已累计启动项目118个,计划到2026年底全面启动整体改造项目,2027年基本完成改造工作。

10月20日,上海集中推介10个区域共59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占地面积近3万亩,前期改造投资规模达2100亿元,拉动建安投资约1600亿元,为城市更新按下“加速键”。

浦东区作为改造“主战场”,已完成认定27个城中村项目,涉及全区14个镇,总占地面积2.56万亩,受益居民2.2万户,项目数占全市约1/4,改造居民数占全市近40%。

嘉定区14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均布局于“两城两区”核心板块及轨交沿线,通过改造可释放智造空间约110万平方米、居住空间约239万平方米,助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发展。

青浦区依托进博会永久举办地、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及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核心承载区的区位优势,推进徐泾蟠龙“城中村”改造,将江南历史文化古镇保护与国际化中央商务区建设结合,成为城市更新“标杆”。另有10个待启动项目涵盖徐泾、赵巷等核心区域。

奉贤区全面推进8个城中村改造项目,打造“宜居”活力之区;金山区推动沪乍杭铁路等交通升级,东新村项目打造“医养结合”社区,松卫老街项目提升滨水商圈活力;临港新片区以“一园三片区”为重点布局,打造前瞻性城市更新“样板间”。

面对资金需求大、回报周期长等问题,上海积极引导市场主体和社会资金参与改造。上海市房屋管理局负责人表示,市场主体可通过合作改造、储备改造、委托改造三种方式参与城中村项目。

对于合作改造项目,企业可直接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储备改造项目允许企业在土地市场摘牌经营性地块;委托改造项目则可通过与实施主体合作参与开发。

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负责人表示,上海正构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方参与、利益共享”模式。在规划政策方面持续创新制度供给,在土地政策方面采取差异化供应方式支持不同类型项目。

国家开发银行上海市分行副行长范立巍表示,国开行对城中村项目专项借款予以全额资金保障,确保用款需求,并搭建绿色审批通道,对符合条件项目实现全额授信、合同应签尽签。

国开行还积极探索“城中村+”改造理念,将城中村改造与产业、三旧改造、历史文化保护相结合,联动政策性金融工具提升服务质效。

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黄勇表示,建行推出城中村全链条金融服务,面向招商部门和投资主体链接资源,加快项目进程。

针对开发运营主体,提供多元运营期资金保障项目高效运转;面向个人居民,则提供专属按揭、便民金融服务、房源对接,满足过渡住房、房产交易及个人金融业务办理需求。

上海市房屋管理局负责人表示,上海欢迎央企、市属国企、区属国企、民营企业、港资、外资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城中村改造,共同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随着更多市场主体入场,上海城市更新将持续提速。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