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至今,大消费板块表现强劲,老铺黄金、泡泡玛特、古茗、蜜雪集团股价涨幅分别达250%、209%、143%、109%,跑赢英伟达等AI企业。京东发力外卖,美团与阿里加码闪购,渠道巨头争夺即时零售话语权。产能过剩背景下,创造新消费场景成为增长重点,即时零售激活“到家”场景,泡泡玛特开辟潮玩市场。
供大于求时代,品牌价值凸显。泡泡玛特、蜜雪冰城、老铺黄金通过广告建设成为细分领域标杆,而依赖“种草”流量的网红品牌如完美日记、蕉下、钟薛高等则陷入困境。企业增长需依靠品牌建设,短期流量难以换取长期价值。
过去二十年,品牌营销以流量驱动为主,从搜索、社媒到直播、AIGC内容营销,本质仍是花钱买流量卖货。但近年来流量内卷推高成本,新能源车等行业出现价格战,“罗马仕”事件反映后端偷工减料问题。KOL/KOC种草等“新内容营销”仍需投流获取曝光,平台算法导致内容传播不确定性增强。
内容过剩加剧用户注意力分散,AIGC进一步泛滥营销信息,真假难辨降低用户信任。用户从在内容中找广告,转变为在广告中找内容,品牌形象模糊,标签难以确立,相似种草笔记引发反感。OpenAI、谷歌等探索AI搜索广告,AI“复活”茶界泰斗带货等行为挑战伦理底线,冲击传统种草与带货模式。
头部企业正回归商业本质:渠道回归真实消费场景,线下商圈复兴;营销回归“广而告之”的心智建设;媒介转向用户真实注意力所在。CTR《2025中国广告主营销趋势调查报告》显示,87.7%广告主认同“心智份额是核心竞争力”,注重品牌为长远之策。
OTT大屏、电视台、纸媒等“千人一面”媒介重新受重视。小米OTT成立专属创意团队,服务六成百强奢侈品品牌及多个行业头部客户,打造开机3D广告等内容。凯度数据显示家庭场景消费占比超55%,电视大屏去重用户量达10.4亿,家庭为品牌认知主战场。
群邑调研显示,OTT大屏广告记忆度、产品喜好度为移动端数倍,与短视频协同可提升电商跳转率。OTT大屏信息环境纯粹,利于传递高端质感与信任感。87%广告主优先选择可信度高的主流媒体,71%认为电视媒体公信力最高。OTT+电梯媒体组合投放可提升认知比例97%。
当前OTT生态割裂,小米OTT联合电视淘宝、海信等组建“大屏营销联盟”,覆盖半数以上OTT设备,打通内容消费、广告互动与交易链路,拟打造中心化媒介。该平台将于11月发布。线下场景亦成增量阵地,蜜雪冰城4.6万门店构成庞大媒介网络,泡泡玛特数百门店与数千娃娃机实现视觉无处不在。
小米OTT整合客厅、IoT设备、社区广告与便利店,构建全域影响体系。暑期伊利冰工厂与小米OTT合作,在百余城市亲邻社区门禁投放30万+广告位,触达2亿+用户,结合裸眼3D视频强化“冰爽”心智,并通过H5导流至京东、美团及商超,实现品效销合一。品牌建设需长期投入,构建媒介综合体,实现环绕式影响,积累心智资产,推动可持续增长。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