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驳回双方上诉,维持蒙牛停止侵权并赔偿伊利500万元的判决。
本案源于伊利指控蒙牛“精选牧场”产品包装与其“金典”纯牛奶高度相似,构成不正当竞争。法院认定,“金典”包装通过乳白底色、墨绿色元素、左侧绿底白字标识及右侧草原奶牛插画等组合,形成独特视觉效果,具备“有一定影响的包装装潢”的显著性。
截至2023年12月,“金典”该款包装产品累计销售额达数百亿元,占全国液态奶约10%份额,广告投入数十亿元,品牌识别度极高。2023年底蒙牛推出“精选牧场”,在核心配色、字体样式、净含量标注位置等方面与“金典”高度趋同,且未在正面突出“蒙牛”主商标,仅侧面小字标注,增加消费者混淆风险。
伊利提交证据显示,全国20城商超中两款产品常并排陈列,蒙牛售价低15%-20%,加剧误购;第三方调研中82.6%受访者认为包装相似,83.9%误认两者为关联品牌;电商平台大量出现“以为是金典才买”的评论,部分商家需标注“非金典”规避投诉。
蒙牛抗辩称绿色、奶牛等为行业通用元素,“精选牧场”为自有风格延续,且存在指南针、“中国国家地理推荐”等差异细节,主张不构成混淆。南京中院一审认定,尽管单个元素可能通用,但整体组合形成的视觉风格具有显著性,结合蒙牛弱化主品牌行为及实际误认情况,构成不正当竞争,判赔500万元。
江苏高院二审进一步明确,包装比对应聚焦核心识别部分,蒙牛拆分元素主张通用性缺乏依据,所称细节差异不足以消除混淆,最终维持原判。
该案反映常温奶市场从增量转向存量竞争的现实。2018至2023年常温奶复合年增长率为5.3%,低于此前高增长阶段;2024年首次出现负增长,规模同比下降2.1%。2025年上半年,全国乳制品产量同比微降0.3%,液态奶销售额同比下降7.5%,其中线下渠道下滑9.7%。
财报数据显示,蒙牛2024年营收886.75亿元,同比下滑10.1%;归母净利润1.045亿元,同比下跌97.8%。其常温液奶收入730.7亿元,同比下滑近11%。2025年上半年,蒙牛常温奶营收321.92亿元,同比下降11.2%。伊利2024年营收1153.93亿元,同比下滑8.24%;归母净利润84.53亿元,同比下滑18.94%。液体乳板块收入750.03亿元,同比下降12.32%。2025年上半年,伊利常温液态奶收入382.5亿元,同比下降4.1%,降幅收窄。
需求疲软与行业竞争加剧是主因。消费者转向低温鲜奶、高端酸奶等品类,区域乳企扩张与跨界玩家入局加剧内卷。
为应对挑战,伊利与蒙牛均拓展新赛道。2024年伊利奶粉及奶制品收入296.75亿元,同比增长7.53%;2025年上半年达165.78亿元,同比增长14.26%,市场份额居首。婴幼儿配方奶粉零售份额达18.1%,成人奶粉零售份额26.1%。蒙牛2024年奶粉收入156亿元,同比增长9%。
低温奶成为新增长点。2025年第二季度,常温纯牛奶销售额下降超14%,低温奶逆势增长20%。蒙牛凭借“每日鲜语”占据高端鲜奶市场领先地位,2025年上半年低温鲜奶业务同比增长超20%。伊利低温白奶品类同期亦增长20%以上。
奶酪领域,蒙牛整合妙可蓝多,覆盖即食营养、家庭餐桌、餐饮工业三大场景。伊利则丰富儿童零食、成人零食、佐餐奶酪等产品矩阵,2025年上半年奶酪、乳脂全渠道零售额市场份额达15.2%。
新战场面临多重竞争。光明、三元、新希望乳业依托本地供应链在低温鲜奶领域构建壁垒。简爱、乐纯等品牌以纯净配方和线上渠道突围。奶酪博士等新兴品牌在儿童奶酪市场争夺份额。
伊利与蒙牛在稳住常温奶基本盘的同时,需在多个新兴领域应对区域龙头与新兴品牌的双重挑战。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