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Air上市遇冷 销售平淡eSIM成普及挑战

iPhone Air于10月22日正式在中国市场开售,因eSIM技术商用批复问题未能与全球同步上市。该机型起售价为7999元,搭载A19 Pro芯片,配备6.5英寸超视网膜XDR显示屏,机身厚度仅为5.6mm,重量165g,采用钛金属边框,仅支持eSIM,不兼容实体SIM卡。

《科创板日报》记者走访上海多家苹果授权门店发现,iPhone Air线下咨询者寥寥,现货紧张但整体热度不高。销售表示目前仅剩一台黑色现货,线上预购已基本提走首批库存,新订单需等待约一周到货。销售人员直言该机型“更适合做备用机”,主要因其续航和摄像头配置有限。

官方数据显示,iPhone Air视频播放续航为27小时,低于iPhone 17 Pro Max的37小时和标准版iPhone 17的30小时。销售强调,若日常充电便利,可作为主力机使用,但续航是其最大短板。此外,该机型仅配备一颗摄像头,拍摄功能满足日常需求。

线上渠道方面,iPhone Air所有颜色的256GB版本均有现货,支持即时取货或3小时配送;512GB与1TB版本发货时间延迟至10月31日至11月7日。二手市场未现溢价,反而出现价格倒挂现象,在“闲鱼”等平台转让价普遍低于官方售价300-700元。

苹果分析师郭明錤指出,iPhone Air需求低于预期,供应链已开始降低出货与产能。预计供应链产能在2026年第一季度缩减80%以上,部分零组件将在2025年底前停产。他认为Pro系列与标准版已覆盖大部分高端用户需求,新机型难以找到明确市场定位。

关于“iPhone Air暂停生产”的传闻,《科创板日报》向苹果门店及官方客服核实,均回应未收到停产通知,但工作人员承认eSIM接受度低可能影响后续生产。国内消费者对eSIM认知不足,成为产品推广的重要障碍。

eSIM在中国并非新技术,三大运营商曾于2020年获准在物联网领域应用,但2023年以“业务维护升级”为由暂停服务。此次iPhone Air全球统一采用eSIM,迫使运营商重启相关布局。2025年10月13日,三大运营商宣布获得eSIM手机运营服务商用试验批复,并在全国31个省区市开通eSIM手机业务。

iPhone Air的推出推动了中国eSIM商用进程,也引发国产手机品牌积极跟进。OPPO宣布Find X9系列(Pro卫星通信版)将于11月支持eSIM上市,华为、vivo、荣耀等厂商亦有相关规划。尽管eSIM趋势渐显,但消费者认知门槛和使用习惯仍是普及关键。市场对iPhone Air的冷淡反应,为后续品牌提供了重要参考,eSIM手机竞争尚处初期阶段。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