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精算师协会在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上正式发布《中国人身保险业经验生命表(2025)》,标志着我国人身保险业核心基础工具迎来新一轮更新。此次发布的第四套生命表涵盖养老类业务表、非养老类业务一表、非养老类业务二表及首次编制的单一生命体表。
数据显示,本次生命表编制基于行业近十年全量保单数据,样本量居全球首位。结果显示,保险人群预期寿命较第一套生命表提升约10岁,少儿死亡率显著下降,经济欠发达地区死亡率明显降低,反映出我国医疗卫生体系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中国精算师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晓蕾指出,生命表是保险产品定价、准备金评估和风险管理的关键工具。新版生命表有助于推动养老保险产品设计优化,支持死亡风险保障责任升级,并为细分客群提供个性化产品定价依据。
业内专家分析,死亡率下降和预期寿命延长将对产品费率产生结构性影响。定期寿险和终身寿险因死亡风险降低,费率有望下调;而养老年金险由于给付期延长,可能面临价格上涨压力;终身重疾险因疾病发生概率上升,亦存在提价可能。实际调整幅度受预定利率、公司经营策略等多重因素影响。
中国第一版生命表制定者李政怀表示,从手工录入到自动化处理,生命表编制技术已实现跨越式发展。他强调,生命表更新有利于提升定价公平性,使消费者更合理分摊风险成本,同时增强保险公司财务稳健性。
金融监管总局同步发布《关于做好〈中国人身保险业经验生命表(2025)〉发布使用有关事项的通知》,自2026年1月1日起实施。《通知》明确要求保险公司根据产品责任特征审慎选用生命表,规范费率厘定、法定责任准备金评估及分红保险红利分配过程中的生命表应用。
《通知》强化保险公司精算主体责任,要求建立内部决策机制与可回溯管理机制,确保精算工作在风险计量与保障功能发挥中起到关键作用。监管部门将持续加强精算参数监管,保护消费者权益,发挥保险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
展望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业内认为保险费率或可实现动态调整。李政怀提出,未来可根据个体行为数据细化风险分类,按年甚至实时调整费率,进一步提升定价精准性与公平性。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