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后气温骤降,多地消费者纷纷抢购御寒装备,高价羽绒服迎来销售热潮。
10月9日至15日,京东平台男女中长款羽绒服成交额同比增长180%,运动羽绒服成交额增长4倍,户外羽绒服与运动棉服成交额均增长超3倍。淘天数据显示,售价2378元的北面羽绒服销量超9000件,上万元的始祖鸟羽绒夹克售出逾200件,部分天猫运动户外品牌开卖半小时即突破亿元成交额。
凯乐石、始祖鸟、迪桑特、北面等品牌千元羽绒服成为社交平台热议焦点。
凯乐石5000GT羽绒服因需求旺盛出现断货,截至10月26日13时,仅乌木灰XXS码有库存。商品高关注度催生溢价转卖市场。消费者对高品质户外装备的需求上升,除保暖性能外,设计感与品牌文化带来的情绪价值成为购买动因。迪桑特在抖音单话题播放量超19.6亿次,衍生出“人生大路为何从不犯错,只因我穿的是迪桑特”等梗文化,强化用户情感连接。
高价羽绒服逐渐从功能性单品演变为生活方式象征。
消费者将其视为表达个性、彰显身份的社交通道。社交效应推动品牌影响力外溢,吸引非传统户外消费群体关注。《2025得物户外运动白皮书》显示,Z世代占户外用户80%,近60%年装备消费超8000元,入坑一年以上用户中96%计划持续消费,近30%拟加大投入。“功能性美学”成核心付费标准,外观设计是否炫酷出片成为刚需。
高端化战略助力品牌业绩增长。
波司登2024/25财年营收达259.02亿元,同比增长11.58%;净利润35.14亿元,增长14.31%。其通过纽约时装周亮相、联名国际IP、支持南极科考等方式推进高端化、年轻化转型,以科技款和时尚款赢得年轻消费者青睐。
高价羽绒服热销也引发对低价产品的讨论。
“300元以下难买真羽绒服”成为社交媒体关注话题。中国羽绒工业协会祝主任指出,普通白鸭绒价格为420元-550元/千克,白鹅绒为840元-1200元/千克(按90%绒子含量计)。一件使用150克白鸭绒的羽绒服,仅填充成本即达63元-83元,叠加面料、辅料、人工后核心成本约126元-248元,若计入设计、仓储、营销等环节,终端售价难以压缩至300元以下。
市面上售价低于300元的羽绒服主要包括四类:
库存产品、充绒量较少的轻薄款、儿童款及绒子含量为70%-80%或采用灰鸭绒的产品。消费者对羽绒服价格预期的变化,叠加“他人拥有”“唯一品牌论”等情绪刺激,促使更多人接受高价产品,并以“长期使用”“保暖投资”等理由合理化消费行为。
原材料价格上涨加剧成本压力。
年初鸭、鹅养殖波动导致羽绒原料价格走高,品牌面临高端定位与大众市场需求平衡难题。尽管消费者对高端羽绒服热情未减,但舆论对“实际价值与性价比”的讨论日益增多,未来品牌需在保持高端形象的同时回应性价比诉求。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