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晚间,安能物流发布公告称,由大钲资本、淡马锡及True Light三大投资机构组成的财团拟以每股12.18港元的价格对安能物流发起私有化要约。据此计算,安能物流估值约143亿港元,较2025年9月3日每股8.2港元的收盘价溢价达48.54%。
此次交易完成后,公司创始人兼CEO秦兴华将套现约11.83亿港元(约合10.8亿元),并卸任CEO等所有核心管理职务,转任集团高级顾问。这标志着安能物流在退市后,创始人将彻底“放权”,正式进入由财团主导的新阶段。
大钲资本是买方团成员之一,也是安能物流的最大股东,截至公告日通过旗下实体持股24.32%。此次私有化中,大钲资本通过TopCo间接持有约52.40%权益,交易完成后其间接持股比例将升至28.78%,获得绝对决策权。
大钲资本成立于2017年,创始人黎辉曾任职于高盛、摩根士丹利,并担任华平投资中国区第二代掌门人,具有丰富的私募股权投资经验。其创办的大钲资本以“控制型”投资著称,深度参与被投企业战略经营,典型案例包括瑞幸咖啡、泰邦生物、掌通家园、凯京科技、LOHO眼镜以及今年收购的德国工业自动化公司儒拉玛特。
安能物流与大钲资本渊源颇深。2020年安能进军快递失利、资金链紧张之际,大钲资本携3亿美元入股,助其回归快运主业并扩张网络,随后推动其于2021年11月在港交所上市。上市后股价持续低迷,长期低于发行价13.88港元,最低曾跌至1.663港元/股,较发行价下跌近88%。尽管2025年10月24日股价回升至9.4港元/股,但仍处于破发状态,且市值远落后于顺丰、京东物流和德邦快递。
维持上市地位期间,安能物流面临筹资能力受限、合规成本高企等问题,管理层需投入大量精力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私有化将使公司节省相关行政与合规支出,释放资源用于核心业务发展,并摆脱短期资本市场压力,更灵活地实施长期战略。
根据公告,要约人是在开曼群岛注册的获豁免有限公司,由TopCo间接全资拥有;TopCo则由大钲资本、淡马锡及True Light分别持有约52.40%、23.80%和23.80%权益。淡马锡作为全球主要主权财富基金之一,秉持“世代投资”理念,注重长期价值创造。其参与本次私有化,意在布局中国零担物流整合红利,并与中国领先的加盟制快运网络形成协同效应。
True Light Capital(淡明资本)为淡马锡间接全资持有的独立子公司,成立于2022年,管理资产规模约40亿美元,专注于亚洲市场的结构性投资机会,在交易结构设计上具备灵活性优势。
安能物流现有管理层也积极参与私有化进程。创始人秦兴华、首席运营官金云等核心成员已作出不可撤销承诺,支持本次交易,并将其合计持有的约8.51%股份全部接受现金对价,同时将以投票方式助力交易通过。
从财务表现看,2023年至2024年,安能物流营收同比增速分别为6.23%、16.73%;股东应占溢利增速分别为196.07%、91.08%;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90.43%、63.69%,盈利能力逐年修复。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6.25亿元,同比增长6.4%;经调整净利润4.76亿元,同比增长10.7%;零担货运总量682万吨,同比增长6.2%。
然而,中国零担物流市场竞争加剧,已进入“巨头游戏”阶段。2024年,顺丰系与京东系合计货量超3000万吨,占据行业半壁江山。安能物流虽以1415万吨货量排名第三,但营收增速显著低于头部企业,且自2024年第二季度起被迫下调单价以应对价格战压力。
相比之下,顺丰旗下快运业务2025年上半年实现不含税收入195.7亿元,同比增长11.5%,货量同比增长28%,增长势头强劲。
在此背景下,私有化被视为安能物流应对激烈竞争、集中资源打翻身仗的战略选择。公告披露,退市后财团将保留现有业务架构与员工团队,深化业务协同,探索战略变革,不排除通过并购整合进一步优化运营效率。
黎辉及其主导的大钲资本近年来频频出手,践行“投资驱动变革”理念。除安能物流外,大钲资本还领投瑞幸咖啡重组,成为控股股东,仅用两年时间助其实现扭亏为盈,目前瑞幸已成为国内最大的咖啡连锁品牌,市值达116亿美元,接近IPO首日两倍水平。
此外,大钲资本首支美元基金已成功募集超过20亿美元,远超原定目标,显示全球投资者对其策略的高度认可。该基金重点布局消费升级、产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领域,已投资项目包括小鹏汽车、儒拉玛特等硬科技企业,构建产业链协同生态。
今年4月,大钲资本完成对德国工业自动化装配系统集成商儒拉玛特的收购,成为中国PE控股海外隐形冠军的代表性案例。未来计划加速其在德国、美国、墨西哥、马来西亚等地的服务网络扩展。
7月,大钲资本亦出现在星巴克中国股权竞购方名单中,与其他30多家机构展开角逐,意图扩大其在中国乃至全球连锁咖啡市场的影响力。
回顾过往,黎辉曾在公开演讲中引用《权力的游戏》比喻资本与企业的关系:真正的独角兽需要获得“喷火真龙”的支持——即强有力的资本加持,才能战胜寒冬。如今,他带领的大钲资本正通过深度介入、长期持有、战略重塑的方式,主导一系列重大控股权交易,掀开中国PE投资新篇章。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