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支付宝宣布双11启动“碰一下”支付立减活动。
自2024年7月首次推出以来,“碰一下”设备已广泛覆盖便利店、商超、餐饮店等场景,安卓用户解锁手机后触碰收款设备上的小蓝环即可完成支付。
该设备还应用于快递柜、小区门禁等场景,支持“碰一下”取快递、开门。目前可使用“碰一下”的场景超过1000个。
截至2025年9月11日,支付宝在Inclusion·外滩大会上披露,“碰一下”用户规模突破2亿,其中新增1亿用户仅用时4个月。从上线到用户破亿耗时321天,快于余额宝、扫码支付和刷脸支付的破亿周期。
蚂蚁集团CEO韩歆毅表示,“碰一下”成为支付宝重点项目,背后是重构支付护城河的战略意图。
地推团队在全国多地推进设备铺设,以浙江为例,杭州主要城区基本实现覆盖。铁鱼网络科技承接山东市场拓展,已成立16家分公司,拥有300多人运维团队。
支付宝对商家免费铺设设备,无押金,商家推广可获实时到账赏金。收单机构也参与生态合作,视其为业务拓展机会。
深圳多家门店已部署“碰一下”,支持支付、点单、取件、进门等功能。支付宝联合分众传媒在20多个城市电梯广告旁铺设设备,用户碰触可领优惠券或红包。
8月6日起,支付宝投入1亿元现金红包,并提供1000万份淘宝闪购免单及品牌购物券。商家和消费者均享受补贴,部分商户称店员每日签到也有红包。
广州商户小宝表示,店内已拆除原有扫码机,“碰一下”到店消费使用频次达100%。用户体验呈现两极:部分用户认为更便捷且有红包激励;也有用户反映灵敏度不足,担心安全问题。
安卓用户操作为两步:解锁手机并碰触设备;苹果用户需额外点击确认弹窗。相比扫码支付三步流程,交互更为简洁。
Payment Asia香港总监杨怡家指出,“碰一下”可缩短交易时间,提升商家运营效率。支付宝称其目标是探索新一代交互方式。
“碰一下”基于NFC技术,属于条码支付范畴,与依赖摄像头的“扫一下”不同。其采用读卡器模式,手机读取设备NFC Tag信息触发支付流程,通过云端验证扣款。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报告指出,该模式具备三大优势:兼容苹果、安卓、鸿蒙全系统,无需厂商定制开发;用户无需绑卡,安装支付宝App即可使用;手机本地不存储银行卡信息,交易安全性更高。
NFC支付早有尝试,2006年诺基亚曾开展试验,支付宝2010年亦研发相关技术,但因手机普及率低未能推广。二维码支付凭借低成本实现弯道超车。
当前NFC市场环境成熟,2024年中国支持NFC的智能手机出货量约3.68亿部,占总量67.3%,较2020年显著提升。交通领域刷卡乘车、Apple Pay等应用培养了用户认知。
“碰一下”不仅用于支付,还可作为多场景入口。杭州望湖宾馆落地全国首个“碰一下”酒店全场景智能服务系统,涵盖身份核验、乘梯开锁、客房需求、智慧停车等。
该功能也解决连锁门店会员痛点,支持支付时同步开通并使用会员。好想来上线后一年新增会员超千万,复购率提升逾60%。美宜佳计划在全国超2万家门店逐步铺设。
除“碰一下”外,支付宝与微信近年探索刷脸、刷掌支付,但受限于设备成本高、隐私担忧及识别可靠性,尚未普及。
中国社会科学院尹振涛指出,生物识别信息不可更改,泄露风险大,导致用户接受度低。刘斌总结称,设备成本、隐私顾虑和技术稳定性制约其发展。
刘斌认为NFC支付安全性较高,通信距离短且加密传输,核心机制为“支付标记化”,用虚拟账号替代真实卡号,常结合手机解锁或生物验证形成双重保障。
杨怡家表示,用户对NFC安全机制接受度高于生物识别。支付宝强调“碰一下”基于条码支付体系,经长期验证安全可靠,且需主动解锁手机才能支付。
每笔交易由智能风控系统检测,识别风险后将拦截或要求密码/人脸识别二次验证。此外,未解锁状态下不会误触发付款。
第三方支付市场呈微信与支付宝双寡头格局。2014年支付宝市场份额78.96%,财付通8.08%;2019年Q1支付宝53.21%,腾讯金融39.44%。
线下支付方面,2015年底支付宝与微信比例为7:3,2016年底几乎倒转。扫码支付曾是支付宝优势领域,2011年其推出首个条码支付产品。
微信支付起步稍晚,但2014年“微信红包”迅速积累用户。双方曾在打车场景展开激烈补贴大战。
《2024年移动支付用户使用情况问卷调查报告》显示,91.7%用户常用扫码支付,线下八成用户主要使用微信或支付宝。
2025年,蚂蚁集团提出“AI First”、“支付宝双飞轮”(数字支付+数字互联)、“加速全球化”三大战略。“碰一下”是“双飞轮”战略的关键实践,属公司重点创新项目。
组织架构上,蚂蚁组建数字支付事业群,下设线上、线下支付事业部。“碰一下”由数字支付事业群负责,项目负责人李佳佳现任蚂蚁集团副总裁、支付事业群联席总裁。
微信月活账户达14.11亿,社交基因助其占据小额高频场景。相比之下,支付宝被视为工具型应用,日常打开频率较低。
支付宝试图打造超越支付的新入口。“碰一下”契合用户对效率提升的需求,《2025年中国移动支付行业发展状况与用户行为调查数据》显示,54.13%用户关注支付效率,53.81%期待提高交易效率。
老年人及视力障碍人群对扫码操作不友好,而“碰一下”操作更简便。易观分析师马世聪认为,在用户已有NFC认知基础上推出新产品,有助于支付宝突围。
挑战在于改变用户习惯。有用户表示便利性存在但不足以迁移。马世聪指出,用户迁移成本、安全顾虑、苹果多步骤操作以及商户设备补贴持续性均为关键问题。
市场培育仍需过程。马世聪提醒,类似二维码支付先期教育市场后迎来竞争者,未来可能面临同类产品竞争。
支付宝内部认为多种支付方式将共存,“碰一下”与“扫一下”各有优势,满足不同用户需求。
杨怡家指出,“碰一下”核心优势在于支付流程极致简化,旨在整合生态优势构建线下差异化竞争力。
马世聪认为,“碰一下”连接非支付场景的能力增强使用动机,会员营销功能有利于商户运营,且NFC技术更适配未来物联网发展。
海外用户对NFC接受度更高,为支付宝出海提供契机。数据显示,2025年国庆前5天,入境游客使用支付宝消费金额同比增长近40%,外国用户使用“碰一下”消费金额同比增500%。
刘斌认为,当前NFC手机高度普及,用户认知提升,叠加快递、交通等便捷场景推动,习惯培养难度降低,正处机遇期。
从用户增长看,市场接受度逐步打开。抖音支付也在尝试NFC支付技术。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