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通州法院近日审结并宣判了本市首例利用人工智能生成模型侵犯著作权刑事案件。罗某等四人通过AI工具对他人原创美术作品进行局部修改,保留核心创意后制成拼图热卖,销售超3000件,非法获利27万余元。法院认定其行为构成侵犯著作权罪,依法判处有期徒刑及罚金。
该案揭示了部分不法分子试图以“技术微调”规避法律责任的侥幸心理,也明确了即便经过AI改动,若保留原作独创性表达,仍构成侵权。
北京通州法院近日审结并宣判了本市首例利用人工智能生成模型侵犯著作权刑事案件。罗某等四人通过AI工具对他人原创美术作品进行局部修改,保留核心创意后制成拼图热卖,销售超3000件,非法获利27万余元。法院认定其行为构成侵犯著作权罪,依法判处有期徒刑及罚金。
该案揭示了部分不法分子试图以“技术微调”规避法律责任的侥幸心理,也明确了即便经过AI改动,若保留原作独创性表达,仍构成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