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正研发一款仿蜂型微型机器人,其翅膀每秒可振动高达400次,旨在还原蜜蜂的飞行技巧。该机器人未来或可应用于人工授粉,尤其适用于紫外线照明的室内农场等蜜蜂难以生存的环境。
项目负责人凯文・陈表示,机器人在其他星球执行农业任务也具备潜力。参与研究的博士生萧怡瑄指出,在火星种植作物时,使用机器人替代自然昆虫将是理想选择。
目前,该机器人仍依赖外部供电,因微型机身内嵌电池难度较大。研究团队预计,此类机器人成熟应用尚需20至30年,但现有成果已为未来微型机器人发展奠定基础。
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正研发一款仿蜂型微型机器人,其翅膀每秒可振动高达400次,旨在还原蜜蜂的飞行技巧。该机器人未来或可应用于人工授粉,尤其适用于紫外线照明的室内农场等蜜蜂难以生存的环境。
项目负责人凯文・陈表示,机器人在其他星球执行农业任务也具备潜力。参与研究的博士生萧怡瑄指出,在火星种植作物时,使用机器人替代自然昆虫将是理想选择。
目前,该机器人仍依赖外部供电,因微型机身内嵌电池难度较大。研究团队预计,此类机器人成熟应用尚需20至30年,但现有成果已为未来微型机器人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