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2日,芝加哥大学与新加坡科技研究局联合研发出可在零摄氏度以下稳定工作的钠基固态电池。该电池采用亚稳态氢化硼酸钠并优化阴极结构,显著提升离子电导率与能量密度。由于钠资源丰富、成本低,此项突破有望推动其在电动汽车与储能领域的应用。研究成果已发表于《焦耳》杂志,为替代锂电提供新路径。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2025年9月22日,芝加哥大学与新加坡科技研究局联合研发出可在零摄氏度以下稳定工作的钠基固态电池。该电池采用亚稳态氢化硼酸钠并优化阴极结构,显著提升离子电导率与能量密度。由于钠资源丰富、成本低,此项突破有望推动其在电动汽车与储能领域的应用。研究成果已发表于《焦耳》杂志,为替代锂电提供新路径。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