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0的职场内卷潮,到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最高人民法院进一步明确工时及加班工资法律适用标准,如何正确反内卷成为中国职场人关注的焦点。在取消“996”、“大小周”的背景下,职场环境、工作方式,甚至是企业的商业模式、人才需求都将发生变化。全球领先的职场社交平台LinkedIn(领英)发布的调研报告发现,受疫情及大环境的影响,企业数字化和在线化办公已成为中国企业的必选项,远程和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办公方式正趋于常态化。数据显示,45%的中国企业正在开放远程办公机会,高于41%的亚太区平均水平。亚太地区企业普遍认为每周三天在办公室、两天在家办公是远程与线下结合的最优状态。
进入后疫情时期,职场正朝着更加灵活多元的方向发展,也促使企业开始重新审视并思考企业与员工的协作关系,探索新型用工方式。为此,领英与新冠疫情期间有过居家办公经历的中国职场人深度沟通,发布《2021未来职场工作方式调研》,旨在了解职场人对混合式办公方式的态度,帮助人才和企业顺势而为,面向未来实现办公方式的灵活转型。
混合式办公受到中国职场人青睐,但担忧相伴而生
疫情彻底颠覆了人们对办公方式的定义,也让众多中国职场人或主动或被动地体验了混合式办公以及居家办公等非传统办公方式。调研数据显示,57%的受访者更倾向于混合办公模式,愿意全部时间在家工作的受访者占到11%。居家办公虽然优点多多,但也并非十全十美。超过一半的受访职场人担心自己如果继续在家工作,会错过在办公室工作的乐趣。另一方面,68%的职场人认为,在办公室工作时间更长,获得管理层青睐的可能性更大,也因此有超过一半的受访者担心自己在家工作会对职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由此可见,远程和线下办公相结合的混合式办公方式逐渐成为平衡各方利弊的有效解决方案之一。但要更好地实现混合式办公,技术上的支持尤为重要。在调研中,有超过七成的受访者认为人工智能和其他技术对远程办公产生了积极影响,他们认为人工智能技术使用起来更轻松、方便。也有不少受访者表示使用人工智能技术让他们的工作更少出现错误,以及能够与团队和客户更顺畅沟通,进而减少工作量。
但同时,中国职场人也表达了自身对技术的担忧。调研数据发现,有近四成的受访者担心人工智能技术可能会限制与同事建立更密切关系的机会。近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人工智能技术很难掌握,需要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学习和适应。在领英站内未来工作方式畅想的话题讨论中,IDC咨询的姜智轩认为技术对于远程工作最大的改变是技术本身的特点所带来的对职场人沟通、协作、达成结果方式的改变。而谈到对技术的担忧,他则乐观地表示:“有些对话式人工智能,跟它讲话太快或者用倒装语序,它就听不懂,必须得是简洁的‘是/否’二元对话。像这样的‘固化’行为模式,如果我们用跟人类同事相处的方式处理,可能事倍功半。”
是挑战也是机遇,混合式办公将重新定义工作岗位
疫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催生了混合式办公方式,让其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潮流。在《领英 · 影响力2021》最新一期节目上,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洪小文阐述了他对混合办公模式的理解。洪小文表示,提供混合办公模式事实上就是要照顾多元化人群的需求。企业需要思考包括工作性质是否适合远程办公、技术上是否能够给予足够的支持等。来自西门子的黄欣在未来工作方式畅想话题讨论中,则提到混合办公将使组织结构出现新的进化。“我们将会出现一种去中心化——包括区块链等远程技术,使得我们组织能够去中心化。当传统的公司并不局限于传统的中心化的管理组织形式,可以根据我们的某种契约,还有区块链这样的技术,做到去中心化。”
如何更好解决混合式办公带来的挑战,洪小文提出了企业文化、工作流程、技术手段三者相结合的方法。微软和领英现已积极推进混合办公,在实践中助力员工顺利过渡,满足员工多样化的需求。拿领英举例,在领英的企业文化中,领英相信员工和团队能够在最适宜的办公场所,把工作做到最好。为此,领英给予员工充分的尊重和信任,在全球办公室启动混合办公制度,由团队自行决定是否远程或回到办公室办公。业绩的增长也表明,领英采取的新型办公方式获得了成功。
由于数字化办公场景增加,员工需要习惯线上线下无缝切换的工作方式。这对员工自身掌握的技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与混合办公模式的深入结合,在一定程度上重新定义了许多工作岗位的技能要求与招聘标准。“以技能为导向”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全球顶尖企业所认可和运用。今年领英在亚太地区的一项调研显示,有79%的企业在招聘时更看重技能,技能超过教育背景和工作经历成为企业在招聘时的首要考虑因素。领英中国总裁陆坚表示:“不同国家的政府都在面临人力资本相关的挑战,例如招商引资、扩大就业、留存人才等。面对挑战,领英可以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帮助职场人找到就业机会,帮助企业连接机会并实现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