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友达法说会上,董事长彭双浪宣布将再建一座8.5代线面板厂,以高阶IT面板为主,成为未来友达扩大高阶笔电、显示器面板市占率的契机,从土建到量产总资本支出约落在1000-1500亿元新台币(228亿元到342.9亿元人民币)。
时隔十余年的投建,曾经巨头退守深耕细分市场
友达此举不可谓之小,但目前整体显示面板的格局已定,韩国三星显示、LGD液晶面板已退出过半有余,随着大陆前二的京东方、华星光电的11代线满产以及第三的惠科8.6代爬坡投产,2024年行业集中度CR3接近70%,目前投资一条8.5代线对行业约2%的影响微乎其微,何况很多地方目前仍存在大量服役近20年老旧且低世代的产线,将面临自然退出和竞争退出的局面。
不过友达也明确表示,此举旨在以高阶 IT 面板市场为主,成为未来友达扩大高阶笔电、显示器面板市占率的契机。一方面说明友达已经明确退出主流TV、商用显示等大屏市场,另一方面也反向说明其对目前低世代老旧产线在IT市场的竞争力颇为担忧。
高产值的IT市场背后是更高技术门槛
据omdia统计IT面板整体需求,笔电和平板电脑的销售金额从2019年的146亿美元增加到2021年的280亿美元,几乎翻了一番。
然而,高产值的IT面板,对技术含量要求也高,终端产品定制化程度更高。在目前IT面板产线技术中,主要分为a-Si,LTPS与Oxide,三者都属于薄膜晶体管有源矩阵TFT-LCD技术。a-Si TFT载流子迁移率(<1 cm2/(V•s))相对较低,主要应用在商用显示器等常规类产品上;LTPSTFT载流子迁移率都可以达到100 cm2/(V•s)以上,具有相当好的信号驱动与系统集成能力,此外LTPS TFT还具有高清晰度、高开口率、抗电磁干扰、减少周边驱动IC、低功率消耗、窄框化与高集成度等优点;相比a-Si TFT,Oxide TFT也拥有更高的载流子迁移率外,其功耗也可以明显降低,由于Oxide TFT拥有较小的晶体管尺寸,还能降低显示产品的重量,提高产品的开口率,从而提升屏幕的亮度。
面对IT市场高刷新频率、低功耗、重量轻及窄边框的诉求越来越高,根据Omdia预测,LTPS TFT及Oxide TFT在中高端IT面板渗透加深,市场占有率不断上升,从2022年到2025年,全球笔电面板按技术需求量占比,a-Si TFT面板将下降8个百分点,而Oxide TFT面板和LTPS TFT面板合计将提升7个百分点。
一招鲜吃遍天,还是用时间换空间?
地域性观察LCD面板产能,以日本为例,松下、索尼、日立、东芝等企业先后退出或被整合收购;韩国方面,三星2022年之前计划将所有LCD产能退出,LGD剩余一半不到的产能也在积极寻求技术改造;在目前的IT面板产线中,低世代线产能仍占据约一半的市场份额。根据Omdia2020年2Q产能数据,在笔电端,6代线及以下仍占据53%市场份额。在显示器端,7代线及以下仍占据37%市场份额。
与高世代产线相比,低世代产线在切割效率有明显差距。我们以23.6英寸的16:9的IT面板为例,该规格在7代线上切割效率为84%,在7.5代线的切割效率为90%,8.5代线的切割效率可以达到96%。显然8.5/8.6代线对6代线以下在中尺寸的这种挤压的能力其实是更强的。
因此友达宣告投建8.5代线深耕IT市场可谓明智,但从时间窗口来看,新厂最快2025年后量产,这意味着在2022到2025这三年里,无论是京东方已经满产的8.5代线,还是华星光电2023年即将投产的t5、t9产线都将有把市场扫至少两遍的时间。
当然,IT市场的供应链稳定与客户关系粘性都要略高,但无论是京东方在商用领域的“独领风骚”,还是华星光电在消费与商务领域结合的“守正出奇”,都给以友达为代表的台系厂商提出了不小挑战。
声明:本站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网站对此声明具有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