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再也不是年轻人的专属,越来越多银发族成为网络文学的爱好者、参与者,不但爱读,还能写。重阳节前夕,“朝花夕拾”银发创作研讨会在北京举办。会上,番茄小说银发作者沈东生分享了自己的创作感受,他将生活比作创作的“土壤”,将番茄小说比作记录生活、抒发感想的“新天地”。通过番茄小说,他的文字受到很多同龄人、甚至年轻人的喜欢,让银发作者这一“小众群体”被大众看见。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老龄社会治理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原新认为,中老年网络创作“并不小众”。从内容上说,中老年人写作的内容大多源于生活,在生活的基础上去升华、去提炼,更容易让人产生共鸣,生活的即是大众的。从受众上说,番茄小说等网络阅读平台拥有庞大多样的用户群体,中老年作者的作品不但能被同龄人看到,还有机会触达更广泛的人群,被年轻人看到和喜欢。“很多年轻人愿意或者想要了解老一辈过去的生活方式,只是没有渠道,这也是中老年人创作的内容受到年轻人喜欢的原因之一。”
原新十分认可和鼓励老年人进行网络写作。一方面,老年人是改革开放、社会发展的亲历者、亲为者,他们见证了社会从封闭到开放、从乡村为主到城市为主、从熟人社交到生人社交的转变,人生经历比其他任何一代都要丰富多彩,拥有更加充沛、宝贵的写作素材,他们的作品能够让年轻一代体会过去长辈们的生活方式,了解中国社会的变迁,具有历史储存的价值。另一方面,随着家庭结构的小型化、简单化、分散化,过去多代同堂的生活场景不再常见。老年人终其一生积累的精神、文化、生活、社交等经验和财富,无法通过言传身教等传统形式被学习、被继承,但可以通过网络写作得以保留和传承。
“老年人的作品,不仅一种是情感的寄托,更是历史的存储和文化的传承。希望越来越多老年人抓住数字时代的新机会,积极进行网络写作等新尝试,解锁新角色和新价值。”
声明:本站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网站对此声明具有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