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手机厂商掀起新一轮出海潮瞄准中高端市场

2010年前后,中国手机曾大规模出海,以性价比策略席卷多国市场。如今,随着华为强势回归及国内市场竞争加剧,手机厂商再次掀起出海高潮,但此次更聚焦中高端市场与本地化运营。

根据IDC报告,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达7160万部,同比增长3.3%,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其中,小米出货量增长40%,重夺榜首;华为增长10%,市场份额升至18%。与此同时,OPPO、vivo份额下降,苹果跌至第五,荣耀甚至退出榜单。

华为的崛起对渠道商资源分配产生显著影响。某浙江渠道商透露,华为综合毛利率达8%-12%,高于OPPO和vivo的5%-10%。在华为销售占比从12%飙升至40%的情况下,利润贡献超过其他品牌总和。vivo执行副总裁胡柏山表示,未来2-3年国内竞争将更加激烈,推动厂商转向海外寻找增量。

荣耀、OPPO、小米等品牌已在海外市场取得亮眼成绩。荣耀海外销量占比突破50%,成为马来西亚第三大品牌,并在新加坡高端市场快速增长。OPPO业务覆盖7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出货量占比约六成。vivo计划两年内将海外收入占比提升至70%。

本轮出海不再局限于性价比,而是主攻中高端市场。荣耀在欧洲推出售价高达1999欧元的Magic V3,在印尼瞄准300美元以上细分市场。vivo子品牌JOVI在巴西定价3000-5000巴西雷亚尔,直接对标苹果和三星。

各品牌因地制宜制定战略。荣耀通过“高端化+区域聚焦”深耕欧洲折叠屏市场,东南亚则预装本地应用并开设体验店。OPPO遵循“全球化即本地化”理念,在印尼结合咖啡文化创新零售模式。vivo在印度本地员工占比达95%,零部件本地化率超60%,并计划今年在印尼新增5家工厂。

然而,出海并非易事。品牌需适应当地政策法规,如vivo与印度公司成立合资公司应对监管要求。同时,还需解决与国际同行的专利诉讼纠纷,以及在欧洲市场突破苹果和三星的壁垒。此外,产品端需贴近消费者喜好,生产端需建立高效本地供应链。

中国企业出海历经三个阶段:代工、品牌出海及模式出海。当前中国手机厂商正进入第三阶段,需将国内成功经验与本地特点结合,形成体系化竞争力。这将为中国品牌在全球市场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