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个人贷款大幅减少,银行零售信贷趋于谨慎

5月15日公布的4月金融数据显示,新增贷款为2006年同期以来最低水平,其中个人贷款同比少增5200亿元,高于对公贷款少增规模,成为主要拖累因素。

银行业务人士表示,受去年零售资产质量压力影响,一季度零售贷款以按揭为主。4月以来,消费贷和经营贷的审批投放趋于谨慎,额度与通过率有所降低。

分析认为,4月信贷增长偏低的原因包括一季度信贷透支储备、债务置换以及关税战冲击等外部因素。广发证券倪军指出,个人贷款疲弱可能与部分银行上调消费贷利率及贸易冲击有关。

数据显示,4月新增人民币贷款2800亿元,远低于市场预期7644亿元。居民短期贷款减少0.40万亿元,主要与消费贷款利率上调相关;居民中长期贷款下降0.12万亿元,表明居民加杠杆意愿不足。

据报道,3月30日起,多家银行上调消费贷利率至不低于年化3%。华南某城商行人士称,春节后消费贷已现疲软趋势,加之利率竞争调整,吸引力减弱。

此外,银河证券报告显示,青岛银行、杭州银行等城商行自2019年起零售贷款占比逐年下降。财报显示,重庆银行、青岛银行和江苏银行等城商行零售不良率上升明显。

以杭州银行为例,其零售贷款风险暴露较多,不良率0.77%,同比增加18bp,其中个人经营贷不良率上升显著。数据显示,杭州银行个人消费贷增速在2024年6月末达到高点后快速回落。

华东城商行人士表示,城商行零售客户集中于单一城市或区域,腾挪空间有限,不及全国性银行具备客户调剂能力。

银登中心发布的《2024年四季度不良贷款转让业务统计》显示,2024年全年不良贷款转让未偿本息规模合计2861.9亿元,同比增长80.2%,转让方多为大行和股份行。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