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驾厂商加速布局机器人赛道寻求第二增长曲线

近日,港交所自动驾驶企业知行科技计划通过全资子公司艾摩星机器人收购苏州小工匠机器人的大部分股份,成为控股股东。此次收购标志着智驾领域向具身智能赛道拓展的缩影。

近年来,AI技术发展促使智驾与机器人技术复用性增强。在乘用车智驾行业分化和监管趋严背景下,机器人成为智驾厂商突破业务瓶颈的关键方向。

从智驾软硬件供应商到智能汽车制造商,均看到了智驾技术在机器人领域的潜力。联想创投管理合伙人王光熙表示,自动驾驶技术积累可能赋能具身智能领域。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全球人形机器人企业超220家,其中11%为跨界企业。港股上市公司佑驾创新也成立全资子公司深圳小竹机器人,专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发。

智驾芯片厂商黑芝麻智能在财报中透露将产品应用于商用车、专用车及人形机器人等领域。地平线分拆出的地瓜机器人专注于机器人市场软硬件通用底座提供。

激光雷达厂商速腾聚创自去年开始定位为机器人技术平台供应商,发布第二代灵巧手Papert 2.0。禾赛科技则推出迷你型超半球3D激光雷达JT系列,广泛应用于移动机器人等领域。

下游主机厂方面,比亚迪豪掷上亿元战略入股帕西尼感知科技,并于2022年组建智能化研究团队。小鹏汽车、蔚来、理想汽车等造车新势力纷纷布局机器人领域。

智驾产业链向机器人进军不仅源于行业竞争压力,更得益于两者技术关联性强。英伟达CEO黄仁勋认为汽车本质上是自由度较少的机器人。

黑芝麻智能CMO杨宇欣表示,自动驾驶与具身智能本质上相同。具身智能初创公司星海图创始人高继扬也认为这是自然延续。

投资机构普遍认可自动驾驶背景团队在机器人领域的优势。如星海图创始人高继扬曾任职Waymo与Momenta;逐际动力联合创始人张力曾任文远知行COO。

具身智能定义为将人工智能融入物理实体,赋予其感知与交互能力。知行科技认为自动驾驶与具身智能在核心技术模块上高度复用。

尽管转型带来机遇,但商业化挑战不容忽视。博源资本副总裁丁浩指出,尽管机器人赛道热度高,但短期实现盈利仍较困难。

具身智能面临复杂场景应用难题,决策环节难度远高于自动驾驶。当前人形机器人已在部分工业场景试水,如现代汽车部署Atlas机器人。

对于智驾厂商而言,进军具身智能需应对激烈竞争与商业化压力。初创公司在灵活性上更具优势,正如杨宇欣所言:先靠自动驾驶活下来,再迎接具身智能真正落地。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