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一季度,保险业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2.17万亿元,同比增长0.93%。其中,健康险表现亮眼,保费收入达3782亿元,同比增长4.85%;财险业健康险实现保费收入1141亿元,同比增长7.6%。
尽管健康险增速较快,但过去数年仍未突破“万亿蓝海”目标。数据显示,2024年健康险行业保费收入为9774亿元,连续三年未能跨越万亿元大关。百万医疗险、重疾险及惠民保等主力产品均出现增长放缓趋势,部分产品还面临续保困难问题。
背后原因涉及多方面因素。以百万医疗险为例,其保障范围与实际需求存在差距,赔付率偏低。2024年个人短期健康险综合赔付率约为45%,主要受社保兜底效应影响,大部分医疗险件均赔款低于3000元。此外,医保控费措施进一步压缩了商业健康险的赔付空间。
然而,随着DRG/DIP医保支付改革全面铺开,健康险迎来新机遇。改革推动门诊治疗费用占比上升,院外药械需求显著增加,传统百万医疗险保障不足的问题逐渐显现。多家保险公司相继推出升级版产品,如太平洋保险的“蓝医保长期医疗险 (好医好药版)”、众安保险的“尊享 e 生 2025”以及泰康在线和三星财险在腾讯微保平台升级的“微医保”系列医疗险,这些产品均强化了院外药品及器械保障。
同时,中高端医疗资源的重要性日益提升,成为健康险产品新的拓展方向。平安健康险发布的报告显示,2024年中高端医疗险新保客户数同比增长445%,选择升级的客户比例大幅提高。华泰证券分析认为,医保支付改革或将促使部分消费者转向完全独立于医保的商业保险,以负担目录外药械及更高住院费用。
业内人士指出,健康险正逐步改变与公立医疗体系及医保目录强关联的状态,定位更加鲜明,在医疗保障体系中形成有效补充。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