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东宣布进军外卖行业后,外卖市场竞争升级为以京东、美团和饿了么为核心的补贴大战。然而,随着补贴力度减弱,这场竞争逐渐显现出息战迹象。
4月底,有商家爆料称,京东外卖补贴减少,并要求商家承担50%成本。尽管京东迅速辟谣,但相关话题仍登上微博热搜。同时,不少消费者反映红包缩水,引发了对外卖平台补贴政策的广泛讨论。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场外卖大战中,‘饭圈力量’成为一大现象。京东凭借‘免佣金’和‘五险一金’政策吸引了大量支持者,尤其是在宿迁等地,餐饮商家通过拉横幅等方式声援京东外卖。部分网友将刘强东请外卖骑手吃火锅的视频制作成应援物料,展现出类似饭圈追星的行为。
然而,这种‘饭圈化’也带来了负面影响。一方面,一些商家和用户因表达对京东外卖的不同意见而遭遇网络攻击;另一方面,过度营销导致舆论场对立情绪加剧。例如,自媒体账号‘小声比比’发文指出,批评京东的声音常被贴上‘黑粉’标签,甚至引发网暴。
回顾历史,京东此前多次通过类似方式参与市场竞争。2012年的电商价格战中,刘强东通过微博向苏宁、国美开炮,承诺商品价格低于对手,最终却因涉嫌虚假宣传受到发改委调查。而在2010年的图书价格战中,刘强东指责当当网垄断,但实际效果有限。
当前,京东外卖采取的策略包括发布公开信细数行业问题、高管聊天记录流出等,这些动作进一步强化了舆论关注。据统计,仅4月21日至25日,就有25个与京东或刘强东相关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
虽然打造创始人IP为企业赋能是一种流行做法,但过度营销可能带来不良后果。例如,2017年阿里曾遭受大量负面报道,据传与京东策划的‘701项目’有关,尽管此说法未获法律证实。
此外,数据显示,京东今年在小红书平台上的投放费用激增,3月份达到3273.87万元。但部分推广内容存在异常,如从未涉足外卖行业的博主突然发布相关笔记,或僵尸账号专门发布竞争对手的负面信息,这让人联想到饭圈利用水军带节奏的现象。
市场监管总局近日约谈外卖平台企业,要求合法规范经营。作为市场份额最小的新入局者,京东外卖排在首位,反映出其在竞争中的特殊表现。
总体来看,京东外卖初期因‘免佣’政策获得好评,但‘饭圈化’营销导致舆论变质。这种现象虽能短期内提升曝光度,但也可能引发用户反感。未来,外卖行业竞争或将回归满足用户需求和帮助商家发展的实质问题。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