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内AI大模型市场逐渐从“百模大战”进入淘汰整合阶段。行业格局趋于清晰,由老牌互联网巨头和新兴独角兽主导。
在头部技术路线和商业化落地上,以百度、字节跳动、阿里、腾讯为代表的老牌巨头占据先机,同时“基模五强”——字节跳动、阿里、阶跃星辰、智谱AI、DeepSeek等也积极布局。这些玩家在模型创新、算力投入、生态布局等方面各有策略。
然而,“AI六小龙”的处境出现分化,部分企业开始收缩阵脚。从2023年300家大模型同台竞技到如今的“大模型六小龙”,即月之暗面、MiniMax、智谱、阶跃星辰、零一万物、百川智能,其生存空间正被挤压。
字节跳动保持稳扎稳打态势,推出的豆包系列模型在多模态理解与生成上持续升级,日调用量突破4万亿tokens,并通过降价策略抢占市场。阿里开源200多款模型,涵盖通义千问和万相视觉生成模型,发布Qwen3系列模型并完全开源,推理价格大幅下降。腾讯重构混元大模型研发体系,成立专门部门探索前沿技术,开源多款模型并在微信等产品中嵌入智能化体验。百度推出文心大模型4.5系列,免费开放ERNIE 4.5,性能全面超越竞品。
新锐企业同样展开攻势。阶跃星辰完成B轮融资,开源多模态模型,渗透C端市场。智谱AI启动上市进程,专注认知智能大模型研发,构建MaaS平台支持百万开发者。DeepSeek团队秉持开源策略,采用Mixture-of-Experts架构优化算法,迅速获得关注。
相比之下,“AI六小龙”出现明显分化。零一万物调整方向,专注于行业智能应用;百川智能精简业务,聚焦医疗领域;月之暗面缩减市场推广预算,集中资源于核心产品;MiniMax淡出情感陪聊红海,转向视频生成和音乐创作领域。
总体来看,巨头凭借资源优势处于主动位置,而创业公司则强调创新与专注。未来,谁能在智能上限和多模态能力上取得突破,将决定下一阶段的市场格局。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