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一无二》导演王沐:CODA故事背后的家庭文化对抗与平视表达

电影《独一无二》将CODA(听障家庭中的健听孩子)题材改编为更具家族史意味的故事,导演王沐通过纵向的代际视角展现了家庭内部两种文化的持续对抗。

影片改编自法国电影《贝利叶一家》和美国翻拍版《健听女孩》,围绕一个听障家庭中听力正常的女孩展开。作为家庭传译员的女主角,为了追逐音乐梦想而与面临困境的家人产生冲突。这种矛盾成为故事的核心张力。

王沐最大的改编在于加入了一段纵向的家族史,章宇饰演的叔叔曾是听障家庭的传译员,但选择了决裂和出走。两代CODA的选择形成鲜明对照,进一步深化了家庭内部的文化冲突。王沐表示,‘因为家庭是社会最小单位,是一个能以小见大的载体’,通过内部权力划分的家庭空间,他试图挖掘更深层次的家族文化脉络。

新的故事线弱化了女主的音乐梦想线,将CODA的处境诠释为家庭内部两种文化的对抗,强调这种文化对抗是持续且永恒的。电影最终停在女主前往北京寻找音乐梦想,而非实现逆风翻盘。王沐认为,‘生命力不一定靠成功的结果来体现,而要靠勇敢地走出去’。

在角色职业设定上,王沐选择将主要角色置于一家餐厅环境中,这一灵感来源于宋庄一家以聋人为主要群体的餐厅。市井气息浓厚的餐厅设定让故事充满温度,同时聚焦于一家三口的命运,避免过多群像戏分散观众注意力。

王沐希望通过平等对话的方式呈现听障人群的生活状态。他表示,‘不应该站在所谓特殊群体的角度去看待他们’,并引用书籍观点指出,聋人群体应被视为一个拥有自己语言和文化的民族。

电影中有多处静音镜头设计,例如音乐表演和家庭争吵场景。这些细节不仅凸显了聋人对世界的独特感知方式,还展现了他们享受音乐的不同形式,如通过震动感受节奏。喻延原创的歌曲容纳了家里人的声音,强化了亲人之间的感知与连接。

创作过程中,王沐尝试从代际关系入手,探讨长期存在的家庭问题。喻志成这一角色象征着上一代CODA面对家庭裂痕时的无奈与挣扎。他的离家反映了中国人亲近关系中沟通困难的现象,同时也揭示了聋人家庭代际鸿沟的普遍性。

关于女主音乐梦想线的设计,王沐刻意弱化其外部成就的意义,转而突出内在选择的价值。他认为,每个人都有权利尝试自己的梦想,无论结果如何,重要的是勇敢迈出第一步。这种处理回归到影片主题——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

王沐提到,女主的身份类似‘两栖动物’,介于听障家庭与外界之间,成为沟通桥梁。这种身份特征让她能够写出融合情感的歌曲,用独特方式让父母感受到爱。

从《温柔壳》到《独一无二》,王沐的创作始终关注边缘或特殊人群。他强调,拍摄时并未单纯将他们视为特殊群体,而是寻找作者与作品之间的情感共鸣点。武汉作为拍摄地,因其烟火气和丰富的自然景观,提供了理想的外景环境。

谈及商业考量,王沐表示,票房虽重要,但不应成为衡量电影价值的唯一标准。他希望更多观众走进影院,认同这部作品传递的理念。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