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业调整期持续演进,以精酿啤酒、预调酒等为代表的“新式酒饮”成为行业重要增量方向。同时,酒企纷纷布局无酒精饮料品类,打破酒水与饮料界限。
家住重庆龙头寺的消费者刘诚发现一家极具性价比的啤酒门店“鲜啤福鹿家”,其主打低价鲜啤,并覆盖果啤、茶啤等热门精酿品类,一杯500ml售价仅几元。该店经营模式类似奶茶店,店面投入低是其实现低价的关键。
去年以来,鲜啤福鹿家加快全国布局速度,宣传中借用蜜雪冰城名气获客,但双方并无股权或经营关联。此外,重庆啤酒、燕京啤酒相继推出汽水品牌,青岛啤酒整合崂山矿泉水等饮料产品,加码非酒精饮料业务。
综合来看,啤酒与饮料在生产、渠道、供应链等方面高度协同,推动跨品类发展。然而,饮料市场竞争激烈,各细分赛道已有主导品牌,如包装饮用水市场的娃哈哈、农夫山泉,碳酸饮料市场的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
啤酒企业在饮料领域采取差异化策略,聚焦优势市场和熟悉品类。例如,重庆啤酒推出天山鲜果庄园汽水,定价8元并提供优惠;乌苏啤酒推出功能饮料电持,加入代糖及功能性成分。价格战仍是主要竞争手段,部分产品促销价低至3元。
另一方面,饮料企业也在反向加码酒饮。元气森林推出低度气泡酒“浪”,定位对标RIO强爽系列;东鹏饮料推出VIVI鸡尾酒,酒精度为5%、8%。然而,这些产品大多未能形成市场影响力,主要原因在于目标消费群不清晰及市场投入不足。
食品饮料分析师朱丹蓬表示,啤酒与饮料企业跨界布局体现了多品牌、多品类战略,但也面临更高竞争烈度及品质要求。未来,啤酒与饮料企业的攻防战在中国才刚刚开始。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