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个百台无人电动矿卡集群投运实现降本增效

5月中旬的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仍感凉意,但伊敏露天矿却热闹非凡。全球首个百台无人电动矿卡在此正式投入编组运营,标志着中国在矿用无人驾驶技术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这些无人驾驶电动矿卡体型高大,通身以白色为主,具备90吨载重能力,是全国首个取消驾驶室的无人矿卡。传统车辆驾驶室位置被装载上564千瓦时的磷酸铁锂电池组,即便在长期高寒环境下,也能保障满载行驶50公里。

华能蒙东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树学表示,团队攻克了高寒环境下纯电驱、智能换电、多模态感知融合等关键技术研究,创下无人驾驶电动矿卡领域全球最大吨位、最快运行速度、最低运行温度三项纪录。

伊敏露天矿矿长舒应秋指出,中国绝大部分露天矿都采用单斗卡车供应,伊敏露天矿每年完成的产量中,卡车供应占比达90%左右。目前每天在现场运行的大大小小卡车有300台左右,如何防范交通运输风险,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伊敏露天矿无人电车运维部副主任吴榕真强调,从行业看,露天矿很大一部分事故都集中在运输环节。为应对挑战,中国华能联合徐工集团、华为公司等组建创新联合体,共同打造全球首个零碳、无人、智能的露天矿运输系统。

数据显示,100台无人电动矿卡的投用将显著降低运营成本。相较于外委剥离有人驾驶车辆,按照每台车年运输量24.5万立方米计算,单车可节约能耗费用约15.8万元;单位成本较外委剥离单价降低13.3%,年节约剥离费用2450万元。同时,每年可减少柴油消耗约1.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8万吨。

无人电动矿卡高效的编组运行得益于华为云商专车无人驾驶方案“车-云-网”的协同。车身安装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摄像头等设备,实现360度范围冗余覆盖,可在50米之外检测到直径30厘米的障碍物。云端智能有效减少碰撞事故及作业等待时间,相比人工调控实现运营效率提升20%,故障率下降至10%以下。

伊敏露天矿副矿长赵耀忠表示,100台华能睿驰的作业仅需6人监控,大幅减少人力需求。在运输过程中出现落块或停车不到位时,工作人员可通过远程临时接管车辆。

根据《露天煤矿无人驾驶技术应用发展报告》,截至2024年9月,中国已有超50个露天煤矿实现无人驾驶矿卡的应用部署,无人驾驶矿卡数量达到1510辆。预计到2024年末,无人驾驶矿卡将达到2500辆,较2023年翻倍。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国法认为,百吨级无人驾驶矿卡已成为当前最经济实用的选择,规模化应用拐点已经到来。华为油气矿山军团露天矿总经理邵琦表示,未来数年,无人矿车将大规模应用于中国矿山。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