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财政前置发力,后续政策如何平滑经济波动?

2025年财政支出显著前置,1-4月广义财政支出进度达28.4%,高于过去五年均值。一季度广义财政支出增速为5.6%,超过名义GDP增速,展现出财政对经济的有力支撑。

广义财政支出增长主要依赖政府债务发行前置,尤其是国债快速发行。1-4月政府债净融资4.8万亿元,同比多增3.6万亿元,成为广义财政支出的核心支撑。截至5月24日,国债已发行规模达预算目标的42.7%,远超2020-2024年均值。

然而,广义财政收入改善有限,1-4月累计同比为-1.3%。税收收入累计同比为-2.1%,低于年初预算目标5.8个百分点;土地出让收入累计同比低至-11.4%,同比减少1196亿元。非税收入再度成为稳定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主要力量。

全年政府债净融资规模达13.86万亿元,较2024年多增2.9万亿元。截至5月底已实现净融资6.3万亿元,尚余7.5万亿元待发行。预计至9月底政府债净融资将维持高位,6月或可达1.8万亿元历史最高水平,三季度可能在3.8万亿元左右。

若下半年经济恢复仍面临不确定性,增量政策或将加力提效以平滑财政支出节奏。预算外工具如政策性金融工具具备机动灵活特性,有望成为短期平滑经济波动的有效手段。2022年首批3000亿元资金两个月内完成投放,第二批3000亿元资金一个月内全部落地。

预算内工具则更倾向于依据经济数据动态变化适时适度发力。赤字扩容和追加特别国债虽需履行预算流程,但政策力度更为强劲。广义财政收入全年距离预算目标相差约5000-6000亿元,若收入不足影响财政支出对名义GDP的支撑效能,或考虑追加资金投入。

增量资金投向方面,服务消费、生育政策、基建投资将成为财政稳增长的核心发力点。促消费领域将持续为居民“减负”“增收”,改善收入分配机制、强化社会保障等机制性政策将发挥更大作用。服务消费目前存较大修复空间,亟待政策扶持。

投资方面,“新”“老”基建协同发力。AI产业发展催生对电力基础设施的新需求,火电改造和核电供能稳定性将成为电源投资领域的政策关注焦点。专项债“自审自发”试点加速推进,地方政府投资积极性有望逐步回升。

风险提示:经济变化和政策变化存在超预期可能性。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