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酒店C位为何被水饮占据?无糖茶饮成新宠

每逢盛夏,终端零售场景都会迎来一场激烈的“水战”。时令刚进入六月,数以万计的夫妻店、便利店及烟酒商超,纷纷将水饮摆上货架的C位。

在湖北经营一家烟酒商超的吕姐,近期将“卖水”作为未来几个月的主营方向。从业15年的她表示,夏季烟酒生意进入淡季,而水饮销售则步入黄金期。

相比其他商品,“卖水”具有高频需求、明码标价、无需推销的特点,且价格与利润趋于稳定。同时,消费者对水饮认知和需求的提升,不断推动新产品走向市场。

碳酸饮料、功能饮料、矿泉水、纯净水、苏打水、气泡水,以及近年来流行的无糖茶饮等,都成为商家争夺货架资源的重点品类。

每年五月起,头部饮料品牌便开始抢占线下渠道。吕姐透露,在业务员劝说下,她增加了多个品牌的水饮备货,并免费更换了一台贴有品牌Logo的大冰箱,放置于店铺核心位置。

尽管店内还有其他品牌的立式冰箱,但吕姐并不排斥这种竞争。作为生意人,她认为这是商业竞争的正常现象,且水饮销售为店铺提供了稳定的现金流。

即使面临电商冲击,吕姐仍坚持将“卖水”作为重要业务。原因在于线上化会导致品牌支付高昂物流成本,因此饮料巨头更倾向于深耕线下渠道。

对于吕姐而言,“卖水”具备低资金压力、高周转率的优势。即便部分产品存在保质期限制,品牌商也会定期巡检并及时更换临期商品。

过去15年间,面对线上平台和大型商超的竞争,吕姐始终将水饮摆在货架C位。这一选择不仅基于稳定的市场需求,也反映了消费形式的变迁。

快消行业的每一次风口,都能在吕姐的货架上找到印证。今年,她在进货单中新增了无糖茶饮品类。这既源于业务员的推荐和优惠政策,也因为年轻消费者对其表现出明显偏好。

从早期畅销的娃哈哈纯净水到冰露,再到近年来备受青睐的高端饮用水,消费者对水饮品质的关注显著提升。非饮用水市场同样花样繁多,经历了功能性饮料、植物蛋白饮料到无糖饮品的迭代。

2011年上市的东方树叶曾因口感问题一度遇冷,但在近年却成为热门选择。吕姐感慨,消费者心态的变化推动了水饮市场的消费升级。

吕姐的经历折射出中国饮料和水饮行业的发展缩影。从满足基础需求到追求健康化,中国市场正经历类似日本市场的成长路径。

上世纪50年代,日本饮料市场以碳酸饮料和果汁为主;随着经济发展,功能化饮品如罐装乌龙茶、电解质饮料逐渐兴起;进入21世纪后,无糖茶饮爆发,健康化趋势愈加明显。

数据显示,2023年日本无糖茶零售额占茶饮总额的比例达82.5%。相比之下,中国市场正处于健康化转型初期,元气森林气泡水、东方树叶等产品的走红标志着行业迈向无糖化。

原叶茶品牌也开始涉足无糖茶饮赛道。今年5月,小罐茶正式发布无糖茶饮产品,其副总裁梅江表示,无糖茶饮正迎来发展机遇。

尽管中国市场潜力巨大,但地域差异和市场竞争复杂性使未来发展充满挑战。未来3-5年,功能型无糖饮、适老化产品和环保包装将成为主要趋势。

吕姐认为,快消品行业需要避免同质化并持续吸引消费者关注。例如,无糖茶饮能否长期占据货架,取决于供应链优化、消费场景创新及用户教育等综合因素。

随着夏季饮料消费旺季的到来,品牌需通过差异化策略,在千亿市场中实现持久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