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制药公司集体进入调整期,多家企业裁员过冬

AI制药行业似乎进入了新的周期。自2020年起,以薛定谔为代表的AI药物研发公司陆续上市,点燃资本热情,但自2022年起,管线失利导致部分公司现金流紧张甚至裁员。

2025年,头部AI制药公司也不得不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例如,薛定谔上半年宣布裁员7%,Relay年内三次裁员,Insitro裁员22%,Recursion裁员20%并砍掉一半临床管线。

薛定谔的软件收入在2024年达到1.804亿美元,但研发投入增加致使其再度亏损1.871亿美元。目前其3条管线进入临床I期,现金储备可维持约17个月。

Relay全年净亏损为3.377亿美元,仅剩一款临床阶段药物RLY-2608,计划用于治疗乳腺癌和血管畸形。尽管其现金储备充足,但管线减少引发市场担忧。

Insitro裁员后团队规模缩减至230人,虽然累计融资达7.43亿美元,但至今无管线进入临床阶段。公司希望在今年内宣布候选药物并提交IND申请。

Recursion暂停或取消五款药物的研发,战略重心转向肿瘤领域。裁员消息公布后,其股价反弹但仍较最高点下跌超90%,现有资金可支持运营至2027年第四季度。

当前,AI制药公司普遍面临商业化难题,一级市场对技术承诺与现实差距愈发敏感。然而,市场并未完全放弃AI制药领域。

石药集团与阿斯利康达成合作,基于AI平台筛选优化候选药物,首付款1.1亿美元,总金额超52亿美元。此外,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创办的Isomorphic Labs筹集6亿美元,并与礼来、诺华达成价值30亿美元的合作协议。

投资人更加关注分子临床成功率而非单纯的研发成本。未来,AI制药的核心竞争力将更多体现在能否开发出真正帮助药物上市的技术上。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