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支付通上线:实现内地与香港快速支付系统互联互通

6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融管理局共同推动的跨境支付通正式上线,标志着内地与香港快速支付系统实现互联互通。当日,全国首笔跨境支付通内地居民南向、港人北向汇款业务在深圳落地。

截至6月22日晚6时,北向汇款交易量约6900笔,平均每笔金额约为人民币800元;南向汇款交易量约19000笔,平均每笔金额约为人民币3100元。

跨境支付通是一种将中国内地快速支付系统与其他货币当局快速支付系统连接的服务,支持用户通过手机号码或银行账户在线发起内地与香港间的人民币和港币跨境汇款。其主要优势包括运行时间长、收款人资金实时到账以及降低跨境汇款成本。

目前,跨境支付通适用于三类场景:境内居民个人汇出至香港地区银行账户的“南向便利化汇款业务”、香港居民个人汇入至内地银行账户的“北向便利化汇款业务”,以及个人与机构间的“双向跨境人民币支付业务”。具体应用场景包括留学缴费、公共事业缴费、就医、薪资和补贴发放等。

汇款额度方面,北向(香港至内地)每人每日上限为1万港元,每年上限为20万港元;南向(内地至香港)现行个人年度购汇便利化额度为5万美元。

首批参与的内地机构包括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香港机构包括中银香港、东亚银行、建银亚洲、恒生银行、汇丰银行、工银亚洲。农业银行计划自6月22日起在深圳试点,并逐步推广至全国。

跨境支付通是内地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IBPS)与香港快速支付系统(FPS)的连接。IBPS支持即时跨行零售支付业务,FPS则为香港提供个人与个人间转账、电子钱包增值及网上购物服务。

专家表示,跨境支付通强化了香港作为离岸人民币枢纽的功能,有助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与传统跨境汇款相比,跨境支付通可实现“秒到账”,且试点期间免除手续费,大幅降低成本。

此外,跨境支付通在严格的监管框架下运行,两地央行建立协作机制,参与机构需遵守反洗钱、反恐融资等法律法规。专家强调,跨境支付通与稳定币存在根本区别,主要体现在交易技术与架构、监管模式及货币性质等方面。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