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商大促节点618的结束,美妆品牌迎来新一轮销售成绩检验。在此之中,因重组胶原蛋白含量争议引发关注的可复美在此次大促中表现未如预期。
抖音官方发布的618榜单显示,美妆品牌榜前十名并未有可复美的身影。而在2024年双11,可复美曾拿下美妆品牌热卖榜第四名。天猫平台上,可复美的排名也有所下滑,从2024年618的第12名降至今年的第16名。
6月23日,巨子生物发布官方声明回应重组胶原蛋白产品问题,承认现有质量标准、检测方法和标签标识在某些方面已逐渐显现出局限。
关于进一步措施,巨子生物表示将联合科研机构加速推进化妆品中重组胶原蛋白定性定量检测方法的优化与验证;逐步主动公开原料与成品的关键技术参数及质量控制数据;持续参与相关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的制定。
这一切始于今年618大促前期,可复美核心产品“Human-Like重组胶原蛋白肌御修护次抛精华”因成分争议引发关注。
5月24日,网络博主“大嘴博士”发文质疑该产品实际重组胶原蛋白含量远低于标注值。当晚,巨子生物回应称产品经多批次自检添加量均高于标注值,对方检测方法未经验证,结论缺乏可信度。
6月1日,巨子生物进一步声明称,相关检测机构已发出道歉信,反对其使用未经授权的报告内容。同日晚,华熙生物公开支持“大嘴博士”,称其为旗下投资企业法人代表,并表示已组织第三方开展复测。
6月4日,巨子生物再次公布检测结果,强调产品确实添加重组胶原蛋白,不存在虚假宣传,并澄清旧版本下架系售罄,新版本已上市。6月11日,“大嘴博士”再次发文称复测结果显示产品仍远低于标注值,双方争议升级。
美妆科普主笔芒奇金表示,行业普遍对可复美争议持观望态度,认为重组胶原蛋白赛道相关企业应推动建立功效验证标准,并向消费者解释技术原理。
在消费者端,相较于“重组胶原蛋白”这一技术概念,产品实际修复效果更受关注。
一位长期使用可复美的消费者指出,配方争议并非主要影响因素,真正决策依据是产品体验和价格变化。她认为二代产品肤感变差,未来可能考虑转向其他舒缓类产品。
另一位消费者因试用小样后感受不佳,在退货期内申请退货退款遭到拒绝。客服反复强调产品无问题,并称成分已依法备案。
尽管当前争议尚未大规模发酵,但这一技术质疑会对品牌功效可信度构成潜在影响。
尤其在功效护肤日益成为主流的背景下,类似成分真实性、添加量准确性的问题,未来可能削弱品牌公信力。如果无法建立清晰、可信的解释链条,争议难以平息,并可能长期影响其在功效护肤赛道的竞争位置。
受争议带来的市场情绪影响,巨子生物自5月20日创下85.7港元每股高点后,股价持续走低至近日50港元每股上下徘徊,跌幅超过四成。
从品牌结构来看,巨子生物主要运营可复美与可丽金两大品牌,构建了围绕重组胶原蛋白的功效护肤矩阵。2024年,可复美实现营收45.4亿元,同比增长62.9%,占集团总收入的82%;可丽金实现收入8.4亿元,同比增长36.3%,占比约15%。两者合计贡献近98%的收入。
可复美成立于2011年,最初聚焦医疗机构渠道,随后逐步拓展至大众市场。2015年入驻天猫,陆续进入京东、小红书等平台。借助头部主播合作迅速扩大知名度。
相比之下,2009年创立的可丽金长期依赖经销商体系为主要销售渠道。自2021年后,可复美收入首次反超可丽金,并持续扩大领先优势。
巨大的营销投入在可复美快速放量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根据招股书,线上营销费用自2019年的6450万元增长至2021年的3.06亿元,三年间增长近五倍。2022年销售及经销开支达7.06亿元,同比增长104%。同年上市募得资金5.74亿港元,其中46%用于渠道建设和营销推广。
这一策略在随后两年持续加码。2023年销售及经销开支增至11.65亿元,同比增长64.8%。2024年升至20.08亿元,同比再增72.5%。连续多年大幅增长的营销投入巩固了品牌认知,助力营收快速放大。
但高营销依赖令外界对其可持续性提出关注。在成分争议背景下,若无法平衡品牌声量与科学信任重建,持续高投放带来的增长红利恐难长期维系。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