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港交所迎来5家公司IPO,分别是蓝思科技、极智嘉、讯众通信、FORTIOR和大众口腔。这是继2018年之后港交所再次出现多家公司同日上市的盛况。
同日,微脉公司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由招商证券国际和德意志银行担任联席保荐人。该公司专注于人工智能全病程管理服务,已获得百度资本、IDG资本等机构投资。
微脉总部位于杭州,成立于2013年,2019年成立互联网医院。公司创始人裘加林现年47岁,为公司最大股东,持有24.35%投票权,并担任董事会主席及首席执行官。
截至2024年12月,微脉已完成六轮融资,D+轮融资后估值约为5.59亿美元。公司业务聚焦于提供覆盖超过1000种疾病的健康管理方案,与国内157家医院合作,服务内容包括治疗安排、用药管理、康复指导等。
公司开发了专有AI平台CareAI,采用M.A.S.及MoM方法进行企业AI部署,利用大语言模型识别医疗请求并分配至最合适的智能体。该系统通过分析问询动态调配最优模型组合。
微脉商业模式链接医院、医生、患者以及药企、保险公司等多方。2024年公司收入6.53亿元,其中全病程管理服务收入4.7亿元,占比72%;医疗健康产品销售收入占19.4%;保险经纪服务占8.6%。
尽管收入增长,但公司尚未实现盈利。2022年至2024年累计亏损7.6亿元,主要因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和销售开支较高。若不考虑优先股因素,三年经调整亏损分别为2.33亿元、9910万元、3020万元。
截至2024年底,公司账面负债净额达19.59亿元,现金及等价物仅3614万元。如果成功上市,优先股将转为普通股,负债净值将大幅减少。
中国全病程管理市场正在快速增长,2024年市场规模达614亿元,预计2030年将达3654亿元。微脉在该市场排名第三,市场份额为0.71%,竞争对手包括京东健康、平安好医生等。
目前该行业参与者众多,大多数公司业务规模有限且局限于特定区域或专科。微脉作为行业内较早发展的企业之一,仍面临来自互联网巨头的竞争压力。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