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方融海梨花教育CEO杨楠:科技赋能重构银发教育生态

近年来,随着AI、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经济依托平台渗透至各行各业,新就业形态蓬勃发展。传统就业形态边界逐渐模糊,灵活用工作为一种新的就业方式,吸引了广大银发族的参与。

2024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明确建设国家老年大学、搭建全国老年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并建立老年教育资源库和师资库。

如何帮助老年人跨越融入数字社会的结构性壁垒?在推动银发族适应数字经济并拓宽学习、就业边界方面,企业应如何发力?十方融海梨花教育创始人、CEO杨楠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

梨花教育在成人职业和兴趣教育领域取得多项突破性进展,其核心服务之一“梨花声音研修院”主要服务于普通话不标准、有口音,希望美化声音,对配音、播音、主持等感兴趣的成人。学员群体主要为45岁至65岁人群,即60后、70后,被定义为“新中老年群体”。

杨楠指出,市面上各类音频产品不断涌现,用户对音频内容的多样化需求日益增加。在抖音、快手等社交平台上,拥有个性化声音风格的创作者受到广泛欢迎。例如萝莉音、御姐音、地方方言等内容打破了传统播音主持的局限,形成独特的市场需求。“这说明,在庞大的市场需求催化下,‘声音经济’已经不再是播音专业人士的特权,普通人也有机会在这片市场中分得红利。”

他表示,目前新中老年群体声音培训赛道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市场需求旺盛、政策支持有力、技术应用深化、商业模式创新,展现出广阔的市场前景。这一群体学习更多是为了兴趣和身心愉悦,而非功利性的技能获取,注重过程体验和社交互动。

助力银发族跨越数字鸿沟最理想的方式是激发他们的兴趣,使其主动参与其中。许多人因为看到一个配音作品,想尝试自己的声音潜力;或者看到美文朗诵,对这种情感抒发形式感兴趣;也有人希望通过提升兴趣爱好,将其转化为自身魅力或优势。

从企业侧来看,打造合适的产品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在产品、课程设计上融入互动和游戏化元素,如设置闯关式练习关卡、阶梯式难度升级,并借助AI实时反馈营造寓教于乐的体验。这些设计能够激发银发学员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掌握新知识。

另一方面,在产品设计上要坚持适老化思维,不只是把字体调大、界面简化这么简单,而是要让科技真正融入老年人的生活场景,契合他们的使用习惯和真实需求。

据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首次突破3亿大关,占全国总人口的22%。赛迪顾问发布的《2025年中国银发经济发展研究报告》预计,到2030年,中国银发经济市场规模将达到25万亿元。如此庞大的市场足以容纳多个针对银发族的服务平台展开竞争。

目前,传统线下教育正向线上线下融合转型,老年网民对在线教育需求激增。声音培训平台通过直播、录播、社群互动等形式,满足老年人碎片化学习需求。

杨楠提到,在实践课程中还关注到学习起点和节奏问题。许多老人可能从未接触过所学领域,一开始信心不足。这就需要构建循序渐进的课程体系,提供从入门到高级的分级课程,确保学员以合适的难度起步,逐步建立信心。同时引入AI工具,为学员提供个性化的练习计划和反馈。学员可以在私密的练习环境中反复练习、不怕出错,因为AI会即时指出问题并指导改进,且不会带有任何评判眼光,这种“容错”机制大大缓解了老年人害怕犯错的心理压力。

与此同时,AI也显著提升了教学效率。它承担了许多重复性、基础性的教学任务,使教师不必将大量时间花在逐一纠音或批改作业上,而是可以直接查看AI整理出的练习数据,洞察每个学员的薄弱环节,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进度和重点,实现更高效的个性化辅导。对学员来说,他们在每次练习后都能立刻收到详细反馈,而无需等到下一堂课才得知结果。反复练习+即时纠正的闭环让学习事半功倍。

“尽管我们运用了大量的AI技术,但也在一直致力于实现科技与人文的平衡。”杨楠进一步解释道,一方面,教育的温度不可或缺。AI再智能,也只是辅助教师和服务学员的工具,其最终目的并非取代真人,而是为了将教师从繁琐事务中解放出来,使其有更多时间投入有创造力的教学和对学员学习节奏的把控上。另一方面,AI也被赋予更多“人情味”,在反馈中加入鼓励式语言和共情元素。这种技术与人文的融合,使学习既高效又温暖。他强调,“我们常说要用‘温度+智能’来形容我们的服务——AI带来了速度和规模,但温度仍由专业的教师团队和有爱的学习社群来提供,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