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团队揭示心衰调控新机制,发现关键治疗靶点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傅国胜教授、赖东武教授团队在心血管病基础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为心梗后心衰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和潜在靶点。

相关成果已于6月30日发表在心血管病学权威期刊《Circulation》上,首次阐明线粒体肿瘤抑制因子Mtus1A蛋白在心梗后心力衰竭中的关键作用。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危重症,致死致残率高。近年来,患者数量急剧攀升,日益成为世界范围内严重的公共健康课题。

即使接受规范治疗,仍有30%至40%的急性心梗患者在5年内进展为心力衰竭、室壁瘤甚至猝死,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长期生存预后。

科研团队首次揭示了线粒体肿瘤抑制因子1A(Mtus1A)在线粒体-内质网互作稳态和心梗后心衰中的关键调控作用。

通过对心梗患者临床标本和动物模型进行组学分析和实验验证,发现Mtus1A蛋白在心肌细胞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亚型。

研究显示,Mtus1A缺失加剧心肌缺血损伤,导致心功能下降、心梗面积扩大。该蛋白作为内质网和线粒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调节分子,通过维持钙通道复合体(IP3R1/Grp75/VDAC1)稳定性,调节线粒体钙信号传递和能量代谢,影响心梗后心衰进展。

研究团队提出,通过调节Mtus1A表达水平,有助于改善心梗后心脏重构和心衰,为开发新的治疗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