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叫停电动车研发引发市场争议

在电动化转型一事上,本田近期的决策引发广泛讨论。过去两年,尽管相继推出多款纯电新车,但相比同行,其转型策略更多基于政策变化而非主动出击。

有关本田要停止研发新电动车的消息引发舆论热议。多数车企积极投入电动车研发之际,本田的选择显得特立独行。汽车行业已就电动化达成共识,长期主义应是各企业应有的态度。

即使本田再固执,逆势而为并非当前明智之举。停止研发电动车的背后动因多与特定区域问题相关。此前重新拥抱混动车型,是因为全球电动化减速所致;如今声称停止研发部分电动车,则与美国取消电动车税收抵免政策密切相关。

海外市场骤变促使本田随势调整战略。2025年国际消费电子展上,本田展示了0系列概念电动车,计划将量产放于俄亥俄州专用电动汽车中心。然而,面对全球范围内电动化态度的反复变化,本田的策略也频繁调整。

不只是本田,面对欧洲各地放缓的转型力度和扶持下滑,各大车企纷纷出台新规划以放慢节奏。这表明电动化早已脱离环保初衷。

对于本田的临时变卦,显然与大环境变化息息相关。不过这也引发了对其能否做好两手准备的担忧。一方面,在美国取消电动车补贴后,本田迅速叫停后续电动车研发;另一方面,是否应在其他市场拿出更积极的态度成为问题。

2022年6月16日,索尼与本田成立合资公司“索尼Honda移动出行株式会社”。但截至今年3月,公司运营亏损520亿日元,收入为零,新车Afeela市场反响平平,短期内难见成效。

此外,本田首席执行官三部敏宏表示,由于商业环境变化,搁置了与通用汽车联合开发经济型电动车的计划。基于通用奥特能平台打造的本田Prologue估计难以激起市场水花。

这些现象表明,针对海外市场的电动化转型,本田所寻求的合作共赢缺少必要支持。通用、索尼的技术帮扶与本田造车理念存在偏差,一旦遇到政策冲击和消费需求下滑,直接导致转型受阻。

中国市场则需另当别论。2025年财报会上,本田宣布削减电动车研发投入,转向混动产品。原计划投入10万亿日元用于纯电车研发,现已降至7万亿日元。

同时,2027至2030年间,本田计划发布13款下一代HEV车型,并推动燃油效率提升10%、混动系统成本降低30%(相较于2023年)。Honda 0品牌定位发生变化,除纯电车外,全新混动车型也将纳入该品牌下。

在这一背景下,本田叫停部分电动车研发看似不离经叛道,但硬币总有两面性。在全球格局演变中,本田需在不同市场采取差异化策略。

在海外市场,无论如何减少电动化投入,作为中国用户,更关心的是本田何时能真正理解新能源市场。丰田、日产已证明有能力造出符合中国消费者需求的电动车,本田亟需跟上步伐。

本田的世界观中,“用技术变现”、“维持品牌调性”等目的似乎优先于夺取市场份额。回顾过往,从搭上通用、索尼合作,到推出的电动化产品,均带有浓厚的本田特色。

从早期的绎乐、VE-1或XN-V/MN-V,到后来的e:NP1/S1,再到烨品牌下的新车,每个阶段新车迭代虽符合预期,但仍延续着全球主导、本地修改的研发方式。

面对中国电动车用户的多变需求,本田仍采用由总部主导、属地修改的研发手法。中国市场特殊且变化迅速,本田难以适应节奏实属无奈。

若无法改变习惯,中国新能源车市恐难给本田留出空间。在北美因政策变动放弃电动车研发尚可理解,但在华则无此余地。

本田在中国市场的表现不佳,品牌美誉度下滑明显。即便不解为何友商愿意赔本造电车,面对舆论压力,本田也无可辩驳。

为中国用户造受认可的电动车不仅是口号。无论海外市场如何让本田任性决策,在中国,全面启动向电动化、智能化方向变革不可动摇。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