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邮电大学在建校七十周年倒计时100天之际,于沙河校区举行了“北邮星”和纪念塔的落成仪式。这颗编号为101810的小行星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的主带,以平均每秒近17公里的速度运行,每天运行约143万公里,由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命名为“北邮星”,以表彰林中教授在光纤光缆领域及“中国天眼”工程中作出的卓越贡献。
林中教授虽已离世,但他教书育人、专注科研的形象仍深深镌刻在北邮校园之中。他曾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光纤光缆机械性能检测试验机”,攻克动光缆技术难题,满足“中国天眼”工程的设计要求。林中教授曾向同事分享其获得的突出贡献奖证书,灿烂笑容令人难忘。他身边常年聚集学者、学子,共同探讨课程学习、治学之道、服务社会与责任担当。
在一次“北邮人创新创业联盟”研讨会之后,林中教授有意邀请一位博士生加入其团队工作。在得知该博士生具备扎实的理工科背景及在中国移动的工作经历后,林中教授认为这样的人才应有更广阔的舞台。他生活简朴,却对学生慷慨相助,2003年将1万元科研奖励全额捐出,资助一名患白血病的学生;类似事迹不胜枚举,其中包括对多名藏族学生的长期资助,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并奔赴藏区贡献力量。
林中教授秉持科学研究“小车不倒只管推”的精神,在重病期间仍关注光纤光缆在海洋及极寒地区的应用问题,并计划康复后继续通信时钟领域的研究,服务于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所需的设备时钟同步系统,确保高速传输数据的准确性。
“北邮星”承载着信息黄埔的梦想在太空中运行,由中国铁塔联合德宝等企业制作的纪念塔也成为北邮新的地标建筑,提醒师生铭记这颗璀璨星辰所象征的科研追求与奉献精神。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