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陈冬:数字技术赋能文化遗产保护

近年来,通过数字化手段复刻世界文化遗产的实践不断涌现。从喜峰口长城的数字还原到北京中轴线的3D建模,再到敦煌“数字藏经洞”的再现,数字技术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新路径。

7月12日,在法国巴黎举行的第47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大会上,腾讯游戏效能产品部负责人陈冬表示,新技术的发展将促进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展示与活化利用。他指出,保护文化遗产是全社会的共识,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研究报告,水资源问题对文化遗产地构成严重威胁。在全球非海洋类世界遗产地中,约有73%面临至少一种水相关风险,包括干旱、洪水等。在此背景下,推动科技介入遗产保护已成为广泛共识。

陈冬强调,文化遗产的物理消逝过程几乎不可逆,如何延缓这一进程并有效延续其承载的信息,是当前保护工作的重大挑战之一。基于游戏研发积累的技术能力,腾讯探索出一套以“数字孪生+游戏科技”为核心的数字文保方案。

目前,中国已在该领域取得多项成果。例如,借助程序化内容生成(PCG)技术,游戏科技已可用于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

2023年北京中轴线申遗期间上线的“数字中轴·小宇宙”,是全球首次将游戏科技应用于世界遗产申报。项目综合运用多种交互技术,精细还原了中轴线7.8公里核心遗产区。通过计算机视觉识别技术,直观呈现北京城周边山形水势,并采用鸟瞰镜头生成200KM×200KM的城市全景图。

研究团队还结合高精度扫描与PCG算法,对古建筑进行资产拆分与模块化重构,生成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群模型。项目中,建筑群、道路、植被、山丘、水景等要素的空间关系清晰可见。

在“数字长城”“数字藏经洞”等项目中,AI大规模建模与交互式还原技术也得到应用,为全球文化多样性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陈冬指出,数字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随着数实融合趋势加强,游戏科技在该领域的跨界应用正获得国际关注。

未来,他表示期待与全球同行合作,推动文明传承与交流。他建议,头部企业可搭建在线互动3D模型库,托管高质量文化遗产模型,并基于PCG技术适配不同精度标准,构建影视与游戏通用的创新3D素材库,提供整体及零部件级资产,助力文化遗产的可持续活化。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