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青州打造中国热植之都,年产值突破10亿元

温带城市青州试种热带植物

“花二代”郝健是山东省青州市第一个种植热带植物的人。2020年,他成功种植出一棚茁壮的白锦龟背竹,给市场带来不小震动。热植近年来颇受年轻人喜爱,流行的品种包括龟背竹、花烛、蔓绿绒等。

五年发展形成产业聚集效应

经过五年时间,这座位于北纬36度的城市开始大规模种植热植,并逐渐成为中国热植种植最集中的区域之一。大量电商平台上的热植商家来自青州地区,甚至青州种植的一些热植产品还会返销至泰国等热带国家。

产值突破十亿,展会推动国际化

目前,青州热植花卉总产值已经突破10亿元。今年4月,青州举办了首届热带植物展览会,展览面积达5000平方米,设有精品展位50个、标准展位140个,还有1000平方米的青州花境大赛景观区。现场有100余家国内展商,以及来自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余家国际展商参展。

从个体尝试到产业迭代

2019年,郝健通过网络发现一种名为“白龟”的热带植物,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他开始了种植。当时青州还没有人种植热植,郝健在网上买了几棵母本,开始自己摸索种植经验。他发现温度控制是关键,如果保持在20度左右,植物长势更好。凭借家里近3000平方米的花卉大棚和多年积累的经验,郝健很快掌握了技术。

电商助力热植产业迅速扩张

2020年,郝健种植的第一棚白龟上市,恰逢行情走高,一片叶子价格高达1000元至1500元,这棚白龟带来的经济效益吸引了当地种植户目光。同年,王新国通过贸易商接触到白龟等热带植物,他的花卉公司也开始进入这一市场。王新国表示,青州年轻人做电商较多,他们对信息敏感,通过抖音、小红书等平台迅速捕捉热植潮流。

产业链地位逐步提升

2022年去泰国考察时,王新国发现泰国作为热带国家,其不少热植品种是在中国完成培育再出口至泰国。其中,很多品种是从青州出口,这让他意识到中国已在热植产业链中占据重要位置。

展会促进产业升级

2025年4月25日,潍坊青州举办首届热带植物展览会,展会热度远超预期,三天内交易额达上千万元。展会也让更多外商了解青州本地热植培育能力,展会举办后两个月,印度尼西亚和泰国的贸易商每月都会来青州采购。

高价稀有品种引发关注

蔡泽铭和他的“天舞”成为热带植物展览会的明星。这株变异龟背竹售价270万元,已生长15年,拥有三种颜色变化,极为稀有。不同品类热植在关注度和价格上差异巨大,这种差异源于叶片斑锦变异带来的稀缺性,以及营销运营能力。

产业生态支撑规模化生产

青州花卉产业的一大特色是拥有大量经验丰富的农户。青州有136个花卉专业村,主要集中在黄楼街道和弥河镇。大企业通过种苗技术支持农户,农户提供土地和劳动力,实现规模化种植。这种模式让花农年收入可达20万至30万元,但同时也促使企业不断投入新品种研发。

技术创新推动行业发展

千卉千姿公司用两年时间在彩叶芋培育上取得突破,推出五十多个新品种,预计将成为该公司最大收益项目。单连娟从事花卉产业超过30年,她带领团队攻克新品种兰花催花难题,并将多肉育种作为重点发展方向。

长期积累奠定产业基础

多肉育种是一项复杂且投入巨大的工作。千卉千姿从2013年起在全球收集稀有多肉品种,目前已收集1910多个。此前在仙人球育种领域,千卉千姿曾投入九年时间,最终培育出两个在市场上引起较大反响的新品种。

温控技术成核心竞争力

青州以农户自建温室为主,设备配套齐全且成本较低,每平方米租金仅需50元到60元,而广州地区则需百元左右。在实现高水准温控的前提下,青州气候条件反而成为优势,如昼夜温差大、采光充足。

产业协作体系完善

由于花卉种植有超过四十年的历史,且毗邻中国蔬菜之都寿光,青州在花卉温控设备、大棚薄膜等领域孵化了大批优质企业。青州还拥有完整的流通与物流网络,以及数量众多、经验丰富的农业技术工人。

政府与行业协会协同推进

围绕花卉特色产业,青州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业和农户之间形成了紧密协作关系。例如此次热带植物展览会即由青州市花卉产业发展服务中心指导,青州市花卉协会主办。

花城历史见证产业变迁

1981年,青州农民李鸿儒承包土地种花,一年效益是种粮的100倍。在他的带动下,一批农民开始种植花卉,这成为青州花卉产业的开端。早期主要种植仙客来、一品红等传统花卉,20世纪90年代迎来第一次转型——兰花。

兰花产业奠定基础

山东绿圣兰业花卉科技有限公司王珉芝是青州第一个规模化种植兰花的人。1996年,他在昆明世博会上发现兰花品种多样、市场接受度高,随后成立兰花研究所,开始兰花种植之路。此后,这些经验和知识在农户间流传开来,成为青州兰花产业的基础之一。

应对挑战推动升级

2012年,青州花卉产业经历严峻考验,受大环境影响,兰花价格大幅下跌。但随着大众消费市场兴起,兰花价格回升,中小型兰花逐渐成为主流。市场的变化倒逼产业升级,空运来的种苗被本地培育取代,规模化种植能力提升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供给能力。

多肉风口带动发展

此后,青州抓住多肉风口,一度成为全国最大的多肉生产基地,全国超过80%的多肉植物均产自青州。但在云南等地新兴种植区扩大后,青州虽然在新品种培育等高价值环节保持优势,但在规模化种植环节面临激烈竞争。

向热植产业迈进

王新国表示,吸取多肉产业经验,青州应不仅仅成为热带植物种植基地,而应成为全国乃至国际化的热植中心。“青州要扮演的角色是品种更新和引领作用。我们要收集全世界的新品种来青州,通过青州扩繁和青州的电商进行对外买卖以扩大影响。”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