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管总局整治质量领域恶性竞争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通报了一批质量领域“内卷式”竞争违法行为典型案例。这些案例显示,部分企业忽视品牌、质量和技术竞争,通过降低投入、压低价格等手段获取短期利益,导致产品质量整体下滑,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和行业健康发展生态。

当前,质量领域“内卷式”竞争主要由三方面因素造成:一是供需结构性失衡,部分行业需求疲软、产能过剩,企业为生存被迫在有限市场空间中竞争;二是部分企业缺乏创新能力和差异化竞争意识,热衷于打价格战甚至制假售假;三是部分领域监管体制机制不完善,给企业违规行为留下空间。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市场监管总局已采取多项整治措施。一是加强市场准入管理,严格14类27种重点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准入管理,提高市场进入门槛,减少低质恶性竞争;二是加强质量安全监管,2025年网售产品国家监督抽查计划抽样批次较2024年增加70%,推动开展10种网售重点产品质量安全标识核验试点,同时开展电动自行车、燃气用具、建筑保温材料等产品专项整治;三是加强助企服务,组织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开展质量技术帮扶“你点我帮”活动,对电线电缆、钢筋、摩托车、储能电池等企业和产业实施精准帮扶,探索推进产品质量分级试点工作。

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持续发挥职能优势,深入推进整治工作,进一步创新监管方式,深化质量安全专项治理和质量技术帮扶,加大典型案例曝光和成果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