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必驰俞凯:车内语音交互需提升指令精准化

思必驰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家俞凯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接受专访时表示,当汽车智能化进入深水区后,高研发投入、顶尖人才密度与快速迭代特性正深刻重构产业分工格局,车企应将通用、规模化的部分交给专业细分领域生态伙伴协同开发,自身聚焦核心差异化能力构建,以控制成本并保持品牌特色。

国海证券7月下旬发布的研报指出,在堆积AI能力的发展趋势下,大算力芯片与模型的持续研发投入高昂,从经营有效性出发,车企不再强制主导辅助驾驶全栈自研,而是展开战略合作,推动智能化渗透率进一步普及。

俞凯表示,思必驰作为大模型对话式人工智能平台型企业,提供的不是简单语音模块,而是可定制品牌基因的语音交互系统,实现从功能到情感、从单点到整车联动。

根据盖世汽车研究院2025年7月初发布的2025年1至5月智能座舱供应商装机量排行榜,思必驰跻身汽车语音供应商装机量TOP 2。

“技术可靠性与场景适配突破是我们装机量攀升的核心动因。”俞凯指出,思必驰已与梅赛德斯-奔驰、保时捷、比亚迪等全球60余家车企品牌合作,形成了客户群基数大、解决方案丰富的优势。

在大算力芯片支持下,汽车行业加快了端侧大模型的上车步伐。俞凯介绍,思必驰通过大模型端侧部署,可在车辆离线场景下保持语音识别、自然语言理解、语音合成等能力的在线效果;确保敏感数据不出车,增强数据安全性;同时支持本地知识融合,例如系统可关联账户历史数据回应“我老婆最喜欢的歌”等个性化需求。

随着智能化渗透率进一步提升,俞凯透露,思必驰在车内交互领域将围绕技术、用户体验、生态三方面重点发力,包括加速端云协同大模型技术迭代、推动语音系统升级为“情感助手”、构建融合式车载AI生态。

本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共展出40余款大模型、50余款AI终端产品,有车企和科技企业现场发布最新的智能座舱产品或端侧多模态大模型。俞凯指出,在企业竞相争夺“第三空间”定义权的同时,安全仍是智能化的底线。

“语音助手应将方向盘以外的繁复按键操作压缩成一句语音指令,让驾驶员的手留在方向盘、眼盯路况、脑专注驾驶。”俞凯强调这是语音交互的核心安全价值。

他同时指出,大模型在自动驾驶决策层的应用需谨慎渐进。当前阶段语音交互仍聚焦于需求传达精准化,优化理解、思考、端到端模型能力,确保用户指令被高效准确解析为车机系统任务;其次应做好人机状态同步,语音系统作为人机交互通道,需准确识别用户指令并反馈车辆系统状态。

“思必驰致力于重点突破从用户自然语言到车控指令的可靠转换,同时也需要行业共同建立安全标准,而非仅依靠单点技术突破。”俞凯总结。

官网信息显示,思必驰成立于2007年,是中国大模型对话式人工智能平台型企业。公司基于自主研发的全链路智能对话系统定制开发平台、语言计算大模型DFM等,针对智能汽车、智能IoT领域以及数字政企类客户,提供软硬件结合的人工智能技术与产品服务。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