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落地成为业内焦点。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凭借与中国移动、奇瑞汽车等企业签订订单,在商业化竞赛中略占先机。
智元机器人通用业务部总裁王闯表示,公司将遵循先易后难原则,优先攻克文娱演出、展厅讲解等相对易落地的场景,再逐步拓展至技术要求更高、环境更复杂的作业场景。他指出,这种策略有助于企业迭代技术、打磨供应链,并完成初步市场验证。
目前,智元机器人已与中国移动签订总预算达7800万元的订单,为其提供引导讲解、客户接待、业务演示等场景应用产品。此外,公司还与奇瑞汽车签订千万元级别订单,并与某工厂企业签订数十台供货订单。
王闯强调,人形机器人商业化的关键是在真实场景中站稳脚跟,而非表面“秀肌肉”。产品不仅要技术过硬,企业还需深入了解客户需求,实现技术配置与场景需求相匹配。他以与中国移动合作为例,指出该批机器人可对客户提问、服务频次等内容进行数据归集分析,为后期业务优化提供数据支撑。
在场景选择上,王闯表示,公司正积极探索文娱演出和养老等新兴市场。他指出,在这些场景下,人形机器人可以记住家庭成员信息,陪伴老人聊天、下棋,并随着算法迭代,在情绪价值提供上可能超越人类。
“先易后难”策略同样适用于工业场景。智元机器人近期在工厂直播中展示了机器人对料箱的自主抓取、搬运、避障等操作。王闯解释称,料箱转运是工业场景下的简单业务场景,但存在一定痛点,如人力效率低、传统设备难以覆盖等。
目前,智元机器人在转运料箱时的效率为每40秒完成一项作业,准确率达99.9%,且无需休息。他表示,该场直播结束后已有厂家前来下单。在工业场景,公司会选择那些传统自动化设备无法覆盖且人力成本较高的场景进行渗透。
王闯还提到,智元机器人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不仅实现全部关节和本体结构的自研设计,还与供应商共同研发、建线、调试,促进上下游协同研发、联合调试和共同生产。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