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AI实验室发布十项“AI+科学”前沿成果

7月26日,在WAIC 2025科学前沿全体会议上,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联合多家顶尖科研机构及企业,发布了十项科学智能联合创新成果,涵盖量子计算、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地球科学、深空天文等多个关键领域。

第一项成果是全球首个基于人工智能的量子计算中性原子排布算法。该算法由上海AI实验室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实验室共同研发,利用AI技术并行驱动所有原子,在60毫秒内成功构建了最高达到2024个原子的二维和三维无缺陷阵列。该方法攻克了传统技术中重排耗时随原子数增加而激增的核心瓶颈,实现了与阵列规模无关的恒定时间消耗。

第二项成果是多智能体虚拟疾病学家系统“元生”(OriGene)。OriGene由上海AI实验室与临港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MIT等研究机构构建,可自动发现并验证创新治疗靶点,推动AI驱动靶点及药物发现新范式。该系统已在肝癌和结直肠癌治疗上分别提出新靶点GPR160和ARG2,并通过真实临床样本和动物实验验证。

第三项成果是全球首个单细胞DNA甲基化基础模型scDNAm-GPT。该模型联合广州实验室发布,基于血液即可早期检测多种癌症和呼吸疾病。scDNAm-GPT可将血液早检癌症和肺炎准确率提高至90%以上,并首次实现对单细胞全基因组中1000万级CpG位点的高效建模与精准表征。

第四项成果是丰登育种大模型及应用。该模型由上海AI实验室联合崖州湾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发布,是我国首个种业大模型,确立并验证了大模型育种的技术路线。目前已有超100个育种单位试用,是未来我国大科学装置“育种加速器”的“智慧大脑”。

第五项成果是凝聚态物质科学全栈式智能科学发现系统。该系统联合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凝聚态物质科学数据中心发布,首次实现AI预测的铜基超导材料新组分在强磁场下的临界电流密度达到实用级商业产品标准。

第六项成果是AI地球科学家智能体系统EarthLink。该系统联合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发布,能通过自然语言交互,自动设计实验并分析海量数据,覆盖地球多圈层80%的科学分析场景,相较个人研究者效率提升160倍。

第七项成果是面向多碎片目标的人工智能跟踪系统。该系统联合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发布,高效实时追踪太空多碎片,在高精度数值模拟评估场景下取得了相比传统视觉计算跟踪方法70%的精度提升,并已在南极真实观测数据上测试验证。

第八项成果是化学反应优化多智能体ChemBOMAS。该系统联合同济大学发布,通过将化学知识引导的粗粒度搜索与数据驱动的精细优化相结合,显著提升优化效率。在一个全新的抗菌药物前体合成反应中,ChemBOMAS将贵金属Pd催化剂用量降低至1/10,并将产率从20%提升至96%。

第九项成果是RNA病毒语言模型Viracle。该模型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复旦大学发布,能直接分析长度达32,768个核苷酸的完整病毒基因组序列,覆盖所有已知的RNA病毒,对人类病毒的预测准确率超过95%。

第十项成果是三维飞行器生成智能体。该智能体联合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发布,可实现分钟级概念生成,简化飞行器研发流程。它深度融合大型语言模型的交互、推理、知识理解等通用能力与三维飞行器生成、城市级虚拟现实等专业能力,使设计师能通过自然语言交互将设计需求直接转化为可编辑的三维CAD模型。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