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杭州德适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计划以18A规则上市。
这家估值26亿元的医学影像AI企业,头顶“全球首个跨模态医学影像大模型开创者”的光环,却陷入现金仅余556万元、创始人套现千万元、核心产品尚未获批的争议。
德适生物成立于2016年,由创始人宋宁创立。公司主要产品是支持19种医学影像模态的iMedImageTM医学影像基座模型。
尽管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中国AI医学影像市场将在2035年达781亿元,且德适生物称其在2024年染色体核型分析市场以30.6%的份额位居第一,但公司商业化速度未能匹配支出。
数据显示,德适生物收入增长但持续亏损。2023年营收为5284万元,净亏损5612万元;2024年营收7035万元,净亏损4338万元,相当于每收1元亏损约0.6元。
2024年,公司基于iMedImage™的分析系统及器械销售贡献约4083万元,模型服务收入约1954万元,分析及咨询服务收入约729万元。2023年和2024年毛利分别为3750万元、4606万元,毛利率从71%降至65.5%。
产能方面,医疗耗材产能利用率从18.4%下降至7.2%,医疗试剂从59.1%降至22.5%,扩产后出现产能闲置风险。同时,贸易应收款从610万元增至3210万元,增幅超426%,周转天数从41天增至99天,回款压力显著上升。
此外,德适生物2024年裁员61人,总人数从206人降至145人,同比减少30%。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3年的2042万元下滑至2025年4月末的556.7万元,降幅达72.7%。按2024年现金营运成本计算,公司若无法通过IPO获得资金,恐难维持半年。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5年6月27日,创始人宋宁通过个人及关联平台合计可行使4210万股股份表决权,占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的52.06%,其中个人持股占比30.04%。
战略方面,2025年5月30日,公司在递表前夕以1元价格剥离杭州德佑医学检验实验室和成都牛好未来互联网医院,公司解释为“提高运营效率,聚焦核心业务”。
值得注意的是,在IPO前,宋宁及其关联方通过股权转让在2021年8月至2023年11月累计套现6600万元,其中包括2023年以3000万元溢价转让2.73%股权给杭州和馥,引发外界质疑。
德适生物的未来,几乎押注于两场豪赌。
第一个赌注是核心产品AIAutoVision®的审批。作为全球首个AI染色体辅助诊断系统,其上市可打开百亿级市场,但监管审批进度仍不确定。核心产品AIAutoVision®因等待中国“三类创新医疗器械”认证尚未上市;iMedImage系列产品仍处于临床前阶段,预计最早于2026年获证。
第二个赌注是IPO募资能否及时到位。公司计划将募集资金用于推进AIAutoVision®商业化、扩展iMedImageTM多模态模型以及全球市场扩张、战略收购。若成功上市,德适生物或可凭借技术壁垒抓住医学影像AI的发展机遇;若失败,现金流危机可能使其成为行业洗牌期的牺牲品。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