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爱康集团董事长张黎刚的一番言论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他在回应一位消费者投诉时表示,几百元的体检难以查出重大疾病,此番言论被公众解读为揭开了体检行业的“遮羞布”,也引发了关于体检机构责任与价值的激烈讨论。
北京执业律师张晓玲于2013年至2023年连续十年在爱康体检,体检报告均未提示癌症风险。2024年,她被确诊为右肾透明细胞癌并转移,2025年发现骨转移后质疑爱康检测准确性,并要求提供十年体检标本、影像资料和数据。
面对质疑,爱康方面态度强硬,高调宣称“爱康无责”,否认存在漏诊或误诊情况。爱康在处理投诉方面经验丰富,仅在黑猫投诉平台,与“爱康国宾”相关的投诉就多达1307条。
不同于以往低调处理,此次爱康不仅召开媒体说明会公开回应,还以“虚构事实、散布谣言”为由起诉张女士。在发布会上,当被问及投诉处理情况时,张黎刚表示将公开投诉内容,但现场直播随即中断,引发更多猜测。
张黎刚的言论在社交平台上引发激烈讨论。不少网友表示,低价体检服务“查不出病”已成为中年人的共识。许多消费者回忆,体检机构往往仅提示脂肪肝、视力问题等常见项目,无法发现潜在重大疾病。
一些消费者开始转向公立医院自费体检,花费数千至上万元进行CT、癌症筛查、胃肠镜等项目。他们认为,真正的体检应包括专业医生解读报告、及时转诊等服务。
目前,体检机构的客户群体中,大多数体检费用由企业承担。许多单位将几百元的体检套餐视为“福利”,但实际效果存疑。有网友质疑,这种体检是否仅满足单位与员工的情绪价值,即“假装体检了一次”。
张黎刚的言论虽揭示了行业现实,但也引发了公众对体检行业的信任危机。尽管如此,短期内体检机构不会因此消失,更可能的是行业面临监管压力,机构作出整改姿态,同时价格或将逐步上涨。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无论是企业还是监管部门,都难以强制推行高成本体检方案。短期内,体检行业仍将在争议中维持运转,公众则期待更有效的监管措施和更透明的服务标准。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