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存款利率下行,理财与证券成资金新去向

8月19日,一位股份制银行理财经理向界面新闻记者推荐了一款固收+理财产品,该产品固定收益部分不低于60%,权益配置比例在20%至40%,最近一个月年化收益达10.36%,3个月年化收益为7.05%,风险等级为R3,持有30天后无赎回费。

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7月非银存款增加2.14万亿元,同比多增1.39万亿元。业内人士认为,这反映出居民存款正向风险等级更高的理财、证券产品转移。随着存款利率走低,债券类和含权理财受到市场关注。

国有行网点负责人表示,当前主动咨询定期存款的客户较少,部分客户将资金转向利率更高的银行产品或在客户经理推荐下购买理财产品,尤其是固定期限类、底层资产为债券或同业存款的产品。

界面新闻查询发现,国有大行3个月期整存整取利率普遍在0.8%左右,3年期和5年期利率均不超过2%。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数据显示,2025年7月,银行整存整取各期限利率继续下行,其中1年期降幅最大,达0.9BP。

大额存单方面,除2年期利率微升0.1BP外,其余期限均有下调。3个月、6个月、1年期降幅在4至7个BP之间。分析师艾亚文指出,多家大中型商业银行及农村商业银行已下架5年期大额存单,3年期投放量有限,短期大额存单利率大幅下调。

艾亚文分析,8月定期存款利率继续下行,但跌幅趋缓,反映货币政策进入观察期。银行净息差仍处于历史低位,负债端成本控制压力持续存在。短期内存款利率单独调整概率较低,是否大幅下调需等待政策利率变动,预计四季度可能迎来一轮调整。

存款利率下行提升了理财产品的吸引力,存款搬家效应显著,投资者将资金转向收益更高的理财市场。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已重新站稳30万亿元关口。

一位股份行省分行负责人表示,虽然未出现存款大规模流出或转向证券账户的情况,但固收+理财产品销售表现良好。银行今年重点推广债券型基金产品。

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16日,8月以来新成立9只“固收+”基金,合计募集金额达97.56亿元,相当于7月募集总额的93.3%。

宏观数据显示,7月末M2余额329.94万亿元,同比增长8.8%;M1余额111.06万亿元,同比增长5.6%。M1、M2“剪刀差”持续收窄。

中金公司分析师林英奇指出,剪刀差收窄与居民、企业将定期存款转为活期存款有关,资本市场回暖提升居民风险偏好,带动资金活跃度。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表示,资本市场回暖与利率下行共同驱动居民存款搬家,形成居民存款与非银存款的“跷跷板效应”。证券公司保证金存款增长支撑非银存款。

李超预计,2020年以来居民超额储蓄约4.25万亿元,但受风险偏好未明显改善、替代投资渠道有限、提前还贷等因素影响,存款搬家尚未形成趋势。在存款吸引力下降、资产荒未缓解及“活跃资本市场”政策推动下,资本市场或成为主要资金外溢方向,提升股市资金池规模、交易活跃度与股价弹性。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