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在与罗永浩的B站视频播客中情绪失控,引发社交媒体热议。这期长达4小时的节目聚焦创业融资经历,李想感念王兴帮助时潸然泪下。
与此同时,李诞也在B站发布首条视频播客,与杨迪畅聊娱乐圈趣闻。陈鲁豫、于谦等名人也陆续上线视频播客内容,涵盖访谈和生活方式观察。
这些曾被称为“最会说话”的名人,正集体转向视频播客赛道,试图通过长内容为个人IP“存钱”。此前多年,他们通过综艺、直播带货等方式快速积累财富,但优质内容产出却相对稀缺。
视频播客的兴起,为内容创作者提供了新的变现路径。相比传统综艺和脱口秀节目的高制作成本,视频播客成本低、门槛低,以语言为主、信息密度高,更容易沉淀为优质内容。
今年多家平台开始重点布局视频播客。喜马拉雅3月推出《行走的思考》,播放量近2000万;B站启动视频播客出圈计划,吸引无聊斋、故事FM等老牌播客入驻;抖音与JustPod合作推出《精选奇遇记》;小红书则发起#随时随地视频播客#话题活动。
平台不仅邀请头部播主入驻,还提供流量扶持和录制资源。B站宣布暑期给予视频播客10亿级冷启动流量,并计划上线专属AI创作工具;小红书在8、9月份对相关创作提供5万至30万曝光扶持。
视频播客内容易于切片传播,突破了传统播客“圈地自萌”的局限。李诞与杨迪的节目在B站热播后,相关内容切片迅速在抖音传播,覆盖几乎所有潜在“爆点”。
从海外经验看,YouTube已在播客市场超越Spotify,市场份额达31%。尼尔森报告显示,视频播客听众更愿意观看广告内容,商业化前景初现。
在国内,视频播客的兴起源于多重需求交汇:名人需为IP“存钱”、用户渴望高质量内容、平台寻求新增长点。B站财报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视频播客消费时长达259亿分钟,同比增长超270%,用户规模突破4000万。
尽管平台和创作者已尝到第一波红利,视频播客仍面临诸多挑战:如何保证内容品质、平衡知识性与娱乐性、打破音频播客小众化困局等。内容创作始终是长期工程,视频播客也不例外,平台间的竞争才刚刚开始。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