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AI芯片研发进展推动市值激增3400亿

9月1日,阿里巴巴港股开盘大涨16%,盘中一度飙升超18%,最终收盘定格在18.5%。一天之内,阿里市值暴增3400亿港元,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据《华尔街日报》披露,阿里巴巴正在开发一款新的人工智能芯片,旨在填补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的空白。该芯片目前已进入测试阶段,主要面向更广泛的AI推理任务,由国内厂商代工,并与英伟达的架构兼容。

阿里云相关人士表示,阿里云确实一云多芯支持国产供应链,但传言阿里采购寒武纪15万片GPU的消息不实。阿里正在积极研发人工智能芯片,同时继续兼容多种国产芯片的技术策略。

此外,阿里于近日发布了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财报显示,第二季度阿里整体营收达到2476.52亿元,同比增长2%;净利润为423.82亿元,同比增幅达76%,远高于市场此前预期。

阿里云智能集团在该季度的收入达到333.98亿元,同比增长26%,创下近三年最高增速。过去四个季度,阿里在AI基础设施和研发上的累计投入已经超过1000亿元。

阿里云方面表示,AI相关产品收入连续八个季度保持三位数同比增长,成为核心增量来源。同时,AI应用需求带动传统计算存储类产品增长,形成业务协同效应。

阿里CEO吴泳铭在财报电话会上表示,未来三年,阿里巴巴将以创业心态开启新征程,围绕消费和“AI+云”等战略领域持续投资,推动业务强劲增长。

阿里的AI布局早在2009年便已开始,当时成立了专门的算法团队并启动代号为“飞天”的云计算项目。该项目最初目标是为电商平台的搜索推荐、风控反欺诈等核心业务提供技术支撑。

2018年,阿里收购中天微,成立“平头哥”,正式踏入芯片自研的深水区。平头哥后来一分为二:“玄铁”交给达摩院,探索RISC-V架构;阿里云团队则专注服务器芯片研发,逐渐落地实际业务。

近年来,面对生成式AI的新浪潮,阿里的布局节奏进一步加快。达摩院持续加码大模型研发,先后推出通义千问等多模态大模型,覆盖文本生成、图像理解、代码编写等多个领域;同时,将AI能力深度融入电商、金融、本地生活等生态体系。

今年年初,阿里CEO吴泳铭明确提出,阿里未来的战略是全业务AI化,并将开发一系列基于AI的原生应用。阿里宣布将投入3800亿元建设云和AI,创下当时中国民营企业最大规模投资纪录。

同年4月,马云在阿里内部强调,“高科技绝不仅是征服星辰大海,更应该呵护人间烟火。科技人员的责任,不是让AI取代人类,而是让AI更懂人类、更好地服务人类。”

国内其他互联网大厂也纷纷加大AI领域的投入。腾讯推出的混元大模型已深度融入社交、内容、金融等核心业务场景;百度凭借在搜索领域积累的技术优势,将AI布局聚焦于“深度学习+场景落地”;字节跳动则以“AI驱动内容生态”为核心策略,在推荐算法领域具有深厚积累。

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大厂之间的竞争将愈发激烈。但可以肯定的是,大厂的持续投入和探索,也将加速AI技术的落地应用,推动整个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