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辰生物医药(苏州)股份有限公司近日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该公司成立不满5年,暂无产品商业化,2023年-2025年上半年累计亏损超3亿元。
作为一家临床阶段的生物制药公司,天辰生物医药专注于针对过敏性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生物药物自主开发。公司已构建涵盖鼻科、皮肤科、呼吸科、血液科、肾脏科及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产品管线。
目前,天辰生物医药正在进行核心产品LP-003用于季节性过敏性鼻炎(AR)适应症的III期临床试验,并计划在2026年第三季度或之前向国家药监局提交BLA。
天辰生物医药在招股书中表示,公司业务和未来财务表现依赖于候选药物的成功开发。2023年-2025年上半年,公司累计研发投入达2.39亿元。
公司两位创始人刘恒、孙乃超年龄相差46岁。刘恒出生于1981年,2009年获得纽约州立大学分子与细胞生物学博士学位;孙乃超今年已89岁,1970年获得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博士学位。
2020年10月,刘恒与孙乃超、周若芸夫妇及苏州泰悟、上海安壮、上海友宣共同出资设立天辰生物医药,初始持股比例分别为25.92%、21.67%、20.73%、15.92%、9.15%和6.61%。
孙乃超曾开发全球首个抗IgE抗体“奥马珠单抗”,该药物累计销售额超过300亿美元。刘恒表示,孙乃超一直希望开发出超越奥马珠单抗的新药。
职权分配方面,刘恒担任董事长,负责公司整体战略规划、业务方向及营运;孙乃超为执行董事,负责监察公司整体研发策略。
截至递表前,刘恒直接持有公司14.08%的股份,并通过苏州泰悟间接控制公司约8.17%的股份;孙乃超与周若芸分别直接持有公司11.11%、6.07%的股份,并通过全资控股的旭华控制1.14%的股份,周若芸还通过上海九日间接控制公司3.59%的股份。
截至递表前,孙乃超、周若芸夫妇合计控制的股权比例较刘恒低0.34个百分点。2023年8月23日,刘恒、孙乃超、周若芸、苏州泰悟及上海九日达成一致行动协议,约定各方在有效期内就公司重大经营相关事宜与刘恒一致行动。
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刘恒分别获得薪酬38.2万元、48.5万元及29.8万元;孙乃超作为董事,同期薪酬分别为6万元、6万元及3.2万元;周若芸作为监事,同期薪酬分别为6万元、6万元及3.2万元。
此外,刘恒于2024年12月20日将其持有的天辰生物医药69,670元注册资本以1255.34万元的价格转让给常熟三奕,交易款于2025年3月27日结清。常熟三奕的执行事务合伙人为苏州三奕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后者由上海三奕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控制,而上海三奕由曾任德邦证券董事长的姚文平实控。
从2020年12月至2025年5月,天辰生物医药共计完成7轮融资,融资总额约5.22亿元,投后估值从3.99亿元增长至20.08亿元。
最后一轮融资金额最高,约为2.08亿元,占总融资金额的40%。2025年5月,HLC VGC Partners HK IILimited、青岛弘熠、临港启创生科基金、QM282、杭州贝橙、常熟三奕、启明融晶、海南仁泽、山证创新、启明融干、苏州连锐等11家机构合计认购新增注册资本1,008,904元,总对价为2.08亿元。
其中,HLC、青岛弘熠、临港启创生科基金、杭州贝橙、海南仁泽均为新入股机构,其余6家为原有股东。
截至递表前,通锐实体下的湖州友星、苏州友信、苏州连锐、湖州友成分别持有公司11.70%、5.34%、2.74%、1.44%的股份;OFC实体下的OFC博晖基金、OFC交子基金分别持有公司5.13%、1.95%的股份;永石实体下的永石汇金、永石唯真分别持有公司1.71%、2.5%的股份;弘晖基金实体下的HLC、青岛弘熠分别持有公司2.15%、1.83%的股份;启明实体下的启明融晶、启明融干分别持有公司0.64%、0.43%的股份。
此外,QM282、石药集团间接参投的石药仙瞳、上海临港蓝湾私募基金管理的临港启创生科基金、常熟市财政局实控的常熟东南、山西证券全资子公司山证创新、国元证券间接参投的安徽安元、贝达药业持股49.5%的杭州贝橙、常熟三奕分别持有公司3.20%、2.56%、1.74%、1.71%、1.59%、1.37%、1.25%、1.21%的股份。
天辰生物医药的研发管线下共有5款产品,但均未实现商业化。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分别亏损9577.8万元、1.37亿元及8420.8万元,两年半时间累计亏损3.27亿元。
截至2025年6月30日,天辰生物医药研发团队由55名成员组成,其中过半数拥有硕士或博士学位。
报告期各期,公司研发开支分别为7391.3万元、9808.1万元及6729.1万元,其中核心产品相关的研发成本分别3470万元、5750万元、5610万元,分别占同期研发成本总额的46.9%、58.7%及83.4%。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账上现金为1.36亿元,金融资产为1.55亿元,预计可支撑未来至少12个月的营运成本。截至递表前,公司已将57.9%的融资款用于研发活动及日常运营拨付资金。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