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折扣业态是对“Discount Store”的细分,具备有限品类、精准选品、保持低价、自有品牌主导、低成本运营和面积较小等特征。我国《零售业态分类》国家标准定义折扣店为“店铺装修简单,提供有限服务、商品价格低廉的一种小型超市业态”,通常拥有不到2000个单品,自有品牌商品数量高于普通超市。
业界通常将SKU数量小于2000个,门店面积在300至1500平米,自有品牌商品占比超过60%的折扣业态称为“硬折扣”。硬折扣起源于二战后欧洲经济大萧条时期,德国Aldi的创始人为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求推出低价商品,开创了现代意义上的硬折扣模式。
硬折扣以“极致价格”和“少胜于多”为核心。2022年英国测试机构Which统计显示,Aldi和Lidl的商品总价分别为75.79英镑和77.68英镑,显著低于ASDA和Waitrose。Aldi在主要市场提供的SKU不超过3500个,其中90%以上为自有品牌产品。
硬折扣在欧洲零售市场占据重要地位,欧洲折扣业态在食品杂货市场占比超过20%,德国市场折扣零售商市场份额超过40%。典型欧洲硬折扣零售商包括Aldi、Lidl、DIA、Biedronka和Rewa等。
硬折扣的表象是减法。其通过减少品类和商品、减少终端投入、减少运营成本、减少冗余动作和减少商务复杂性来降低CAPEX和OPEX。例如,硬折扣门店采用整箱上架、开箱或割箱陈列的方式降低对门店人工的需求。
硬折扣的内核是加法。其成功依赖于商品规划能力、供应商寻源开发能力、全链路成本管理能力、品质管控能力和库存管理能力。硬折扣零售商需要前置规划和商品计划能力,系统性思考从原料、制造、配送到门店日常运营的全链路成本。
硬折扣零售商需要关注High Turnover,对库存承担完全责任,低动销和库存损耗将造成无法弥补的利润损失。迪亚天天进入中国市场后因本地化的商品规划和寻源开发失败,最终退出市场。
除加减法之外,硬折扣在中国市场还需思考新的盈利模型、规模化发展和数字化应用。硬折扣零售商需要深度思考如何打造新的单店或“店+仓”盈利模型,拓展规划、运营标准化和业务管控的问题,并通过数字化技术提升商品规划能力和库存管理能力。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