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液态奶销售持续下滑,行业新周期竞争加剧

过去一年乳制品行业整体下滑,行业龙头伊利的液态奶少卖了100多亿,业绩明显下滑。今年上半年液体乳营收为361.3亿元,较去年同期继续下滑,整体经营利润同比下降5.5%。

作为国内乳业龙头,伊利在奶粉和冷饮业务上均为国内第一,安慕希曾是超300亿的大单品,但常温奶(不含酸奶)业务上,金典、伊利母品牌表现不及蒙牛。

蒙牛凭借特仑苏这一超级单品,年销售额超过300亿,主品牌纯牛奶市场份额也有200亿。2024年,蒙牛和伊利的液态奶销售额分别为730亿元和750亿元,二者差距不大,蒙牛仍对伊利形成压力。

在乳制品行业中仍处于增长的鲜奶和奶酪业务上,伊利的市场表现也不如蒙牛。

乳制品行业新周期下,伊利面临业绩下滑和蒙牛“逆袭”的双重挑战。

当前,伊利在鲜奶业务上面临供应链劣势,该品类需要冷链运输、保质期更短、覆盖半径更小,前期优势已被其他企业建立。

消费人群也发生变化,高端白奶满足送礼需求,而鲜奶属于个人消费,消费者更看重营养价值、口味和性价比。

同时,新渠道正在爆发,蒙牛和二梯队品牌加速发力。常温酸奶和奶粉作为伊利的两大优势品类,市场规模正逐渐萎缩。

2024年伊利液体乳营收为750亿元,较2023年的855亿元下滑超100亿。蒙牛液体奶营收也从820.7亿元下滑至730.7亿元。

近日,伊利发布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营收617.8亿元,同比增长3.49%,利润总额为82.7亿元,同比下降5.5%。液体奶业务营收为361.3亿元,较去年同期继续下滑。

2024年伊利录得近十年最差财报,营收为1157.8亿元,同比下降8.24%,营业利润为101.8亿元,同比下降14.25%。

自2021年开始,原奶价格持续走低,2025年6月生鲜乳收购价每公斤3.04元,已连续40多个月下滑,回落至2011年左右水平。

尼尔森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乳品整体增长承压,全渠道销额增速为-6.9%。尽管乳制品消费量未下滑,但消费者支付意愿下降。

伊利液态奶2024年销量仍有2.1%的增长,总量达969万吨。但由于终端价格下降,毛利率仅微增0.35个百分点。

终端渠道上,金典和特仑苏在过去一年大幅促销,价格显著下降。伊利财报显示,液体乳业务因销售价格变动减少收入35.21亿元。

即便原奶降价节省部分成本,但降价促销导致收入减少幅度更大。

伊利在奶粉和冷饮业务上表现强劲。2025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婴幼儿奶粉零售额市场份额达到18.1%,跃居全国第一。

伊利上半年冷饮业务营收82.29亿元,同比增长12.39%,稳居市场第一。蒙牛同期冷饮业务营收为38.8亿元。

但在高端白奶、奶酪、鲜奶领域,伊利落后于蒙牛。

根据欧睿数据,2022年低温鲜奶市场TOP6企业分别为光明乳业、蒙牛、新乳业、三元、伊利和南京乳业,市场占有率分别为20%、11%、8%、7%、5%和5%。

2025年上半年,伊利持续加大铺市力度、增加液态奶冷柜投放,分销网点进一步下沉,低温白奶营收增长20%以上。

安慕希所在的常温酸奶市场正逐渐萎缩,2019年市场规模达555亿元,到2022、2023年分别下滑13%和5%。

蒙牛在低温鲜奶和新渠道拓展上表现更为积极,尤其在会员店、量贩零食、即时零售、内容电商、直播电商等新兴渠道。

2023年蒙牛常温业务覆盖乡镇网点超80万家,与伊利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乳业竞争本质是渠道竞争,蒙牛和二线梯队品牌正在加码,伊利面临更大压力。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