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巢能源杨红新详解固态电池技术路径与量产规划

在2025年泰达汽车论坛的“绿色化新方案专题论坛”上,蜂巢能源董事长兼CEO杨红新发表了题为“蜂巢能源固态技术演进与产业化进程”的演讲,系统阐述了企业在固态电池领域的技术布局与产业化路径。

杨红新指出,固态电池虽在资本市场热度攀升,但从产业实践来看,仍需以务实态度推进。蜂巢能源坚持走“三步走”战略:深化液态电池技术、攻坚半固态电池中期目标、突破全固态电池未来方向。

当前,蜂巢能源正以半固态技术为切入点,推动其在低空飞行器及人形机器人等新兴领域的应用。公司开发了电解质隔膜转移涂覆技术,实现在现有液态电池产线上的兼容量产,避免额外投资。目前已实现电解质层90%的转移效率,并在方壳电芯上进行验证。

在产品规划方面,蜂巢能源计划于2025年11月实现第一代270Wh/kg半固态电池C样量产线设置,配套宝马2.5GWh年产能;同步开发360Wh/kg软包电芯,已送样某央企低空飞行器项目,预计年内实现首飞;2026年推进第二代400Wh/kg半固态电芯开发;2028年推出第三代450Wh/kg半固态电芯。

对于全固态电池,杨红新坦言仍面临界面问题、制造工艺与成本控制等多重挑战。尽管蜂巢能源早在2022年就推出20Ah硫化物全固态电池样品,但并未大规模宣传,因量产难题尚未突破。

蜂巢能源认为,叠片工艺是解决全固态电池制造难题的最佳路径,尤其是热复合叠片技术,可将四道工序集成为一道,大幅提高效率。公司正在开发第四代叠片技术,并计划于2028年推出70Ah以上、能量密度达500Wh/kg的全固态电池。

在材料研发方面,蜂巢能源已开发出可实现1200次循环、容量为220mAh/g的正极材料,以及具备良好环境稳定性的硫化物电解质。目前开发的硫化物电解质在-45°环境中暴露4小时后仍保持93%的离子电导率。

杨红新强调,固态电池的产业化需兼顾技术突破与制造可行性。蜂巢能源当前规划是以高端乘用车为突破口,推进半固态电池量产;以eVTOL为切入点开展更高能量密度产品的示范验证,并逐步延伸至全固态电池开发。

最后,他指出,中国在固态电池领域已逐步走在世界前列,国家政策支持和企业持续投入将进一步推动产业生态构建。但全固态电池在汽车领域的全面应用仍需谨慎推进,蜂巢能源将继续坚持稳健的技术路径与产业布局。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